【回眸十三五 梦想红河再出发】金平:以梯田、蝴蝶产业为底 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发展

编者按: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承前启后跨越发展的关键之年。“十三五”期间,红河州全面深化改革,深入挖掘文化旅游优势资源,加快推进文旅项目建设,着力推进文旅产业培植,有力推动了文旅产业新发展,取得新成果。智慧旅游建设提挡加速,旅游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全州文旅融合不断走向深入……

回望,是为了更好地前行。“十四五”大幕已开启,文旅头条推出“聚焦十三五·梦想红河再出发”专题,展示红河州各县市、各要素在“十三五”期间取得的亮点成绩,分享“十四五”的新方向、新思路、新规划、新举措。

十三五期间,金平县依托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加强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实施“1046文化建设春天工程”,逐步完善“中国·红河蝴蝶谷”景区及乡村旅游点服务设施,推进文化旅游繁荣发展。五年来,金平共接待国内外游客799.5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3.97亿元。

重点文旅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十三五期间,金平县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大资源整合开发力度。五年来建设完成金平县民族图书馆、金平县民族博物馆、金平县马鞍底乡滮水岩民俗旅游特色村、金平县金水河593红色教育基地、金平花果山森林公园、金平县勐拉泰丽休闲园、勐哩傣乡傣族风情园等文化旅游重点项目。

近年来,金平县进一步完善蝴蝶谷、勐拉温泉、勐哩傣乡、滮水岩特色村等景区景点部分道路、旅游公厕、景观亭、游客栈道、旅游标识标牌等旅游服务功能,全县乡村旅游点旅游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为发展乡村旅游扶贫打下坚实基础。

文化惠民落在实处 文艺作品繁荣发展

十三五以来,金平县新创作舞蹈节目《响把舞》《板凳舞》《芦笙舞》《金子河畔俏姑娘》《达尼特》,小品《村支书》等,其中《金子河畔俏姑娘》《达尼特》于2016年参加红河州文艺调演,荣获佳绩。

五年来,金平县共举办 “乡村大舞台”300余场,观众达6万余人,组织筹划者米 “男人节”、勐拉“泼水节” 、“元宵节”等传统民间节日, 开展了文艺演出、自行车比赛、奇石展等活动,观众达4万余人次。金平县民族文化工作队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到各乡镇进行文艺演出,共计下乡演出200余场,观众达10余万人。

文化遗产保护扎实有效

目前金平县有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各1个、乡镇文化站14个、行政村文化室93个,自然村文化活动室400余个。十三五期间,金平县完成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金平傣文》《金平傣族民歌》《金平彝族(阿鲁)阿卑节》《金平瑶医学诊疗法》等的申报工作,截至目前,金平县共有省级非遗传承人9人、州级非遗传承人9人、县级非遗传承人41人。

金平县现有馆藏文物160余件,已录入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系统34件,其中,国家三级文物4件,有州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全县文物线索2000多条。

探索“旅游+”发展模式 助推产业发展

十三五以来,金平县学习借鉴外地的先进经验,采取公司和农户签约、农户提供土地、公司负责发展生态种养殖业和生态庄园的开发模式,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期间,金平县积极推进“旅游+农业”发展,在中梁村利用集体荒山,建设了小拉生态庄园、龙塘山生态娱园、勐拉泰丽休闲园的乡村旅游运营模式。

通过发展“合作社+农户+基地”模式,成立乡村旅游合作社,马鞍底七彩蝶专业合作社、金平小拉旅游专业合作社、金平龙塘山生态娱园开发专业合作社、金平十里生物产业专业合作社、金平傣丽农业科技专业合作社等。期间,金平县通过组织农户种植发展蝴蝶蜜源植物、寄主植物,收集蝴蝶标本,发展蝴蝶工艺品、蝴蝶翅画、民族刺绣、生物药材、水果以及其他农产品,实现农业增收、农民致富有机结合,不断延伸产业链。

此外,金平县在马鞍底滮水岩创建500亩哈尼梯田红米、紫糯米等本地谷种生态种植示范基地,创建100亩哈尼梯田红米、紫糯米等本地优良谷种“提纯复状”建设基地,引导群众发展本地生态鸭、鱼、泥鳅、黄鳝等养殖,并在阿得博乡期咱迷村、马鞍底乡滮水岩村开展稻田生态泥鳅养殖扶持示范,共发放泥鳅苗400公斤,放养梯田面积220亩,扶持农户121户。

十四五时期,金平将依托当地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和梯田、瀑布、温泉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着力打造一批以9种民族为代表的旅游特色村;在蝴蝶谷、勐拉等旅游资源丰富的乡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依托金水河国家级一类口岸及地西北、热水塘等边民互市点的边境区位优势和边境旅游资源,开发跨境旅游、民俗体验、休闲度假为主导的现代农业休闲农庄、民族文化生态园等。通过多种方式,加快文旅融合,提升金平的旅游竞争力。




融媒体记者 孙思漫 文

金平县文化和旅游局 供图

编辑 沈艺

审核 代基凯 陈大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