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头条讯(融媒体记者 张雨 实习记者 贺然 文/图)腹有诗书,其品自高;腹有诗书,其得自谦;腹有诗书,其身自正。1月23日,普洱市图书馆召开了读者座谈会,表彰2020“读者之星”,他们背后的故事让人钦佩。
图书馆“馆霸”排行榜出炉
普洱市图书馆是地(市)级综合性国家二级公共图书馆,成立于1979年,2011年新馆开馆,目前馆藏图书26万余册,并拥有海量的数字图书资源,2020年11月20日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
此次读者座谈会主要对普洱市图书馆2020年一年来读者借阅量排行前10名及到馆次数(或天数)较高的“读者之星”进行表彰,深入了解读者的阅读情况,听取读者对图书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从而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服务水平,创新阅读服务方式,让大众能更好地享受公共文化资源和服务。读者分布领域较广,来自普洱市各企业、机关单位、部队等,其中,阅读量排行前三的分别是:冯雪晴219册,刘琼174册,郭冬124册。
读者代表在座谈会上积极发言,为大家分享读书心得,传授读书经验。在座读者品饮着一盏又一盏的清茶,畅谈自己读书见解的同时,也从别人的分享当中捕获到了很多可借鉴的灵光。
“馆霸”分享阅读经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此次借阅榜上位居榜首的是普洱二中的音乐老师冯雪晴,2020年一年中,她的借阅量高达219本,平均两天读完一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冯雪晴露出了“惭愧”而又幸福的微笑。原来,她借阅的219本书中,多半是给在思茅区第七小学25班上六年级的儿子林远舟所借,她笑称自己是个“小偷”,窃取了儿子的读书果实,自己实际所读的书并不多。
(普洱二中音乐老师冯雪晴 左)
她说,“这么高的阅读量实际都是我儿子读的,他的阅读速度很快,理解能力强,连我都很佩服。他的作业多半情况下利用课间、坐公交的时间就写完了,每天放学后都腾出了大量时间阅读、娱乐。”
她介绍说,这些都得益于小远舟语文老师付艳芳的正确引导。老师注重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给予学生宽松的阅读空间,学生也因此慢慢培养起了阅读的习惯。在班上,孩子们平时和假期的作业都是看书。
“现在我家小远舟的阅读速度非常快,做试卷,看题目,读懂文意,真的非常棒。因为涉猎广,他的想法也很多,美术课上的作品经常因为想法新颖而受到老师的表扬,这次数学考试,他早早地把试卷做完了,还在考场上写了一首不错的小诗,最后成绩下来他还拿了100分呢!”
(林远舟考试时写在草稿上的小诗)
图书馆“极品服务” 全年365天全免费开放
读者惊人的阅读成绩,与普洱市图书馆全方位的服务、全体工作人员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据了解,普洱市图书馆利用自身职能优势,积极开展阵地服务和延伸服务工作,坚持全年365天无门槛全免费对外开放,每周开放时间80小时以上,3年来举办公益讲座240余场次,送书下乡50余场次,阅读推广活动100余场次,接待读者153.6万人次,流通图书181.2万册次,连续7年被市委市直机关工委表彰为“基层党建精品示范点”,为广大读者提供了极大的读书便利和良好的阅读服务。
2020年,为了进一步提高普洱市民的文化素质,普洱市图书馆认真组织开展社科普及、送书下乡和图书宣传等活动。利用“春节”“世界读书日”“图书宣传周”“365阅读推广”等活动,组织到社区、学校、农村、部队、监狱等场所开展形式多样的图书、科普知识宣传活动40余场次;在馆内外组织公益讲座培训81次(期),其中文旅大讲堂9期品牌活动,取得了广泛的社会效益。
据统计,2020年,普洱市图书馆图书流通量332441册次,接待读者数量226036人次。截至目前,普洱市在全市共设置了46个流动点,2个分馆,极大地满足了各行各业读者的阅读需求。
近年来,普洱市通过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创新文化服务模式,积极推进“阅读之城”创建,全力打造“文化普洱”,让文化走进千家万户,形成了人人爱读书、读好书的浓厚氛围,实现了以“文”化人、以“文”润城的目标,城市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品位持续提升,为普洱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贡献文化力量。
普洱市文化和旅游系统是传播文明新风的主战场,普洱市图书馆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主力军。下一步,普洱市图书馆将积极主动开展部门工作,积极开展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加强培训教育,以多样形式开展好图书馆科普知识宣传活动,加强未年人培训、推进未成年人阅读,参与保持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工作。
部分图片由普洱市图书馆提供
编辑 沈艺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