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剧《阿佤人民再唱新歌》完成编创,择期首演!

文旅头条讯(融媒体记者 代基凯 文 通讯员 李明 图)2月7日,反映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县直过民族“千年跨越”艰辛历程的音乐剧《阿佤人民再唱新歌》顺利完成彩排联审,标志着该剧编创工作全部结束,将择期首演。在云南艺术学院彩排联审现场,吸引了业内人士关注,艺术界内专家、大众评审等参加观演,对音乐剧一致好评,并在年轻人中引起广泛热议。

用人民的歌声歌颂新时代

西盟佤族群众的生活变迁是云南直过民族发展进步的缩影。为反映脱贫攻坚这段伟大的历史进程,西盟县根据脱贫攻坚的真实故事,创作了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时代英雄,反映直过民族佤族“千年跨越”艰辛历程的音乐剧《阿佤人民再唱新歌》,该剧讲述了扶贫干部李天有的先辈在西盟佤山亲历了阿佤人垒石盟誓,立下“永远跟着共产党,海枯石烂不变心”铮铮誓言。从小听着爷爷讲述的过往,扶贫干部李天有派驻西盟开展驻村扶贫工作。

《阿佤人民再唱新歌》,集真实与艺术于一体,融时代精神与正剧意识于一炉,笑中带泪地将脱贫工作的细微和党群鱼水情深置于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展现了精准扶贫背后的扶贫干部的成长和少数民族地区群众在扶贫干部帮扶下的思想变化,以及感谢党恩、砥砺奋进的精神风貌,演出了脱贫攻坚的“魂”,唱出了阿佤新生活的“韵”,讴歌了“脱贫攻坚、人民至上”的时代主题。该剧通过西盟佤族传统音乐小调、说唱、方言、流行音乐等创新形式,用人民的语言塑造人民英雄的形象,用人民的歌声歌颂新的时代。

据介绍,从最初立项、采风到最后的呈现,该剧全部选用云南籍著名艺术家。其中舞台表演的绝大部份来自西盟县本土人员,他们有的来自扶贫一线,有的家里就是贫困户,从小听着《阿佤人民唱新歌》长大的他们,如今用文艺的形式,歌唱自己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导演高瑞嘉:佤族脱贫是中国减贫奇迹的一个缩影,有太多人物、故事、细节可以讲述,感人的瞬间太多,党的伟大,扶贫干部的艰辛……抓住最能触人心弦的一些细节呈现出来,不论是编剧老师和我,选择细节是比较难,更难的是我们想尽力通过剧目去让人们知晓了解中国精准扶贫的伟大,一心一意把这件事做好。佤文化也很有魅力,神秘粗犷,而整个剧情都非常正能量,有笑有泪,相信会给全国观众带来惊喜。

演员桑艺佳:从扶贫一线走上文艺舞台,我对《阿佤人民再唱新歌》有着不同的感触,剧中每一个情节都来源于我们扶贫过程中的真实故事。我亲身参与了脱贫攻坚这场伟大的战役,更加体会到贫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在剧中我演的是一名群众,很多场景都仿佛再现了扶贫时的一切,让我有了很多表演的灵感。希望通过这部剧,让更多人了解到扶贫事业的伟大和通过扶贫西盟佤山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相信脱贫只是第一步,我们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

主演扎西顿珠:演绎剧中扶贫干部李天有我所感受到的触动是无以言表的,或许对于许多人而言,脱贫不过是新闻播放里屡屡闪过的一串数字,幸运的他们并不能从这些数字里感知到精准扶贫的不易,也无法亲身体会到那些千百年忍受着贫困的乡亲们在脱贫摘帽时的激动与欢欣。有道是“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我们固然无法亲自体验那些贫困,却能在这部音乐剧的方寸天地里,触及到精准扶贫这项事业里一位位人物的滚烫温度,一个个故事里的动人情感。

观众李爽:当时听说是扶贫题材的音乐剧时,其实是有些担心的,这样题材的戏剧会不会是将喜剧的艺术形式当做一种噱头。但观看结束之后,带给我是惊喜。全剧通过年轻人扶贫的故事引入,让我感觉很亲切,很有代入感;其次从舞美、音乐、演员、内容等个方面来看都是非常不错的,让观众在享受戏剧的过程中也体验到扶贫工作的光荣与艰辛,这比价值观硬导入要更容易让我们年青人接受。


编辑 沈艺

审核 马永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