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市古城区:蓝天碧水促旅游

文旅头条讯(融媒体记者 李亚 文)2月24日,丽江市古城区召开“生态文明建设”新闻发布会。古城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李鸷在会上就全区生态文明建设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作了介绍,区城市管理局、区农业农村局、区生态环境分局负责同志作补充介绍。据悉,“十三五”以来,古城区委、区人民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着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污染防治攻坚战,以高水平保护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发布会现场)

同时,古城区聚焦“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三大产业,始终把握“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总基调,以打造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为目标,抓住建设金沙江绿色经济走廊的发展机遇,结合乡村振兴与旅游扶贫政策,依托金沙江沿线优越的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旅游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用全新的资源观、全新的产品观、全新的产业观、全新的市场观,着力打造休闲度假、康体养生、特色旅游产品加工和乡村旅游,努力把生态资本转化为发展资本、富民资本,加快打开“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通道。

(发布会现场)

坚持发展绿色生态旅游

“十三五”以来,古城区依托浓郁独特的东巴文化和秀美的自然风光,大力发展绿色生态旅游。不断加大对东巴文化的挖掘、整理和弘扬,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纳西族传统婚俗、纳西族口弦调等9个项目成功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丽江萌蛙、纳西创世纪、益田文创园、神境玉龙雪山等旅游产品,将古老的东巴文化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展现得淋漓尽致,成为古城区旅游转型升级新亮点。

据古城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李鸷介绍,全区年接待游客人数从2016年的2701.2万人次增加至2019年的3515.19万人次,年均增长7.5%,旅游综合总收入从2016年的417.6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804.85亿元,增长92.73%。2020年受疫情影响,旅游接待人数为1891.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432.34亿元。三次产业比重由2016年的4.7:30.8:64.5调整为2020年的4.6:23.2:72.2。

2020年,古城区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旅游业发展逐步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迈进。

(文化体验式旅游成为古城区新亮点)

坚持打好“绿色能源牌”“绿色食品牌”

古城区依托水电风能优势,大力发展水电、风电和天然气清洁载能产业,先后引进一鑫能源、七河风电等一批优质清洁能源企业,共铺设天然气管道329.29km。供气量从2016年的164万方增加至2020年的1966万方,全区水电发电量从2016年的37.5亿千瓦时增加至2020年的52.9亿千瓦时,清洁载能产业对工业经济增速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

同时,古城区全力打造“一县一业,一乡一品”,大力培育无公害农业,重点打造“红水塘”苹果商标、七河勒马青梅有机食品基地、东江油桃等具有代表性的水果产业。建成现代农业蔬菜生产示范园2个,示范带动无公害种植9.19万亩,累计完成“三品一标”认证114个。

(古城区文化红水塘富士优质苹果)

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

古城区以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为主线,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成立了古城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古城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古城区城区治理淘汰黄标车工作实施方案》。科学划定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禁止使用区,通过严格管控城市建设施工扬尘,淘汰黄标车1239辆、整治散乱污企业36家等措施,全力守住“丽江蓝”名片,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100%。

从认真落实“三条红线”制度,建成清溪水库护栏工程,实施团山水库周边村落环境整治,封填各类地下深水井459口;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深入推进河湖“清四乱”和河长清河行动;完成花马街、七星街美食城、三和时代广场等片区和23个老旧小区排污管网改造;推进“厕所革命”,改造提升农村户厕、公厕10555座等方面,打好碧水保卫战。

在净土保卫战方面,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完成以农用地、土壤环境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状况详查和古城区农用地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与修复技术应用试点项目,开展涉镉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排查整治,建立疑似污染地块名单3块。污泥处置、餐厨废弃物处置、齐乐医疗废弃物处置等项目建成投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有序推进,滇西北生态循环经济产业园初具规模。目前,全区土壤环境质量安全可靠,农村人居环境达到人居整治1档标准。

(丽江第二污水处理厂)

筑牢西南生态安全屏障

古城区位于世界著名的动植物模式标本产地之一、全球生物多样性25个优先重点保护“热点区域”之一的滇西北,辖区内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具有植物种类丰富、起源古老、区系成分复杂、富含特有属和特有种的特点,是国家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全区林地面积10.13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80.2%,森林蓄积量为42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71.63%,生态公益林地面积占比达39.04%。

境内野生动植物种类丰富,分布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喜玛拉雅红豆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松茸、金荞麦、毛红椿,国家和省级珍稀保护植物冬海棠、棱砂贝母、高河菜等;珍稀濒危陆生野生动物35种,其中,云豹、黑鹳2种被列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猕猴、黑熊、川西斑羚等31种被列入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

“十三五”以来,古城区高位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有序开展生态修复和生态治理,全力推进“三线一单”编制,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与2016年相比,林地面积增加0.9万公顷,森林蓄积量增加2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增加1.83%。实施全面保护长江经济带林业资源、绿卫2019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违法毁坏林地和捕获贩卖野生动物行为,累计办理各类涉林案件787起,没收木材1495.62立方米,上缴罚没款460万元。查获违法捕获贩卖野生动物行为81起,涉案金额216.39万元,救助金雕、草原雕、黑熊、猕猴等野生动物28种628只。


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十三五”以来,古城区累计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乡镇1个、省级生态文明乡镇6个、省市级生态文明村30个,生态文明村占比达63%。创建省市级绿色社区13个,省市级绿色学校36个,省市级环境教育基地4个,国家级森林乡村2个,省级森林乡村2个,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已通过云南省生态环境厅官网公示。中央和省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涉及古城区81项,已完成整改71项,整改率达87.7%。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为了让天蓝、地绿、水净成为古城区常态和靓丽名片,下一步,古城区将着力补齐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巩固好历次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成果,积极开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和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

(机场高速)

部分图片由古城区外宣办 供图

责编 龚怡丹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