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档了,《阿佤人民再唱新歌》将在昆首演!

文旅头条讯(融媒体记者 张雨 文)3月9日,文旅头条记者从西盟佤族自治县文化和旅游局获悉,反映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县直过民族“千年跨越”艰辛历程的音乐剧《阿佤人民再唱新歌》,将于3月11日-13日19:30在云南艺术学院实验剧场首演,一部史诗级大作将拉开磅礴序幕。

这部剧

关注啥?

有啥亮点?

普洱文旅带你一起来看~

缘何创作了音乐剧?

大时代和小人物碰撞,用人民的歌声歌颂新时代


西盟佤族群众的生活变迁是云南直过民族发展进步的缩影。脱贫攻坚音乐剧《阿佤人民再唱新歌》,集真实与艺术于一体,融时代精神与正剧意识于一炉,笑中带泪地将脱贫工作的细微和党群鱼水情深置于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展现了精准扶贫背后的扶贫干部的成长和少数民族地区群众在扶贫干部帮扶下的思想变化,以及感谢党恩、砥砺奋进的精神风貌,演出了脱贫攻坚的“魂”,唱出了阿佤新生活的“韵”,讴歌了“脱贫攻坚、人民至上”的时代主题。


音乐剧讲了啥?

垒石盟誓永跟党走,实现“千年跨越”,阿佤人民再唱新歌

脱贫攻坚音乐剧《阿佤人民再唱新歌》讲述了扶贫干部李天有的先辈在西盟佤山亲历了阿佤人垒石盟誓,立下“永远跟着共产党,海枯石烂不变心”铮铮誓言。从小听着爷爷讲述的过往,扶贫干部李天有来到西盟开展驻村扶贫工作。随着工作的深入,李天有越来越感到肩上的责任重大,克服重重困难,他也越来越融入西盟佤山。固执的老书记达岩松、懒汉尼散、醉酒的黑妹、生病的叶红……李天有一直秉持着爷爷“共产党的人,绝不退缩”的顽强信念,一步步找“穷因”、斗“穷念”、挖“穷根”、改“穷命”,在国家精准帮扶的各项措施下,在李天有这样的扶贫干部的艰苦努力下,兑现了“绝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的庄严承诺,阿佤人实现“千年跨越”,西盟再一次唱响《阿佤人民唱新歌》,歌唱人民的心声,歌唱新时代!”


主创团队都有谁?

该剧由昆明学院国家一级演员龚婷担任制作人和艺术总监,国家一级编剧杨耀红进行剧本创作,邀请国内新锐音乐剧导演高瑞嘉执导,中国音乐学院马克担任作曲与音乐总监,李天有这一角色由我国著名演员扎西顿珠友情出演。从最初立项、采风到最后的呈现,该剧全部由云南籍著名艺术家进行创作。其中舞台表演的绝大部份来自西盟县本土人员,他们有的来自扶贫一线,有的家里就是贫困户,从小听着《阿佤人民唱新歌》长大的他们,如今用文艺的形式,歌唱自己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主创人员怎么说?

导演高瑞嘉:

“佤族脱贫是中国减贫奇迹的一个缩影,有太多人物、故事、细节可以讲述,感人的瞬间太多,党的伟大,扶贫干部的艰辛……抓住最能触人心弦的一些细节呈现出来,尽力通过剧目去让人们知晓了解中国精准扶贫的伟大,一心一意把这件事做好。佤族文化也很有魅力,神秘粗犷,而整个剧情都非常正能量,有笑有泪,相信会给全国观众带来惊喜。”

演员桑艺佳:

“从扶贫一线走上文艺舞台,我对《阿佤人民再唱新歌》有着不同的感触,剧中每一个情节都来源于我们扶贫过程中的真实故事。我亲身参与了脱贫攻坚这场伟大的战役,更加体会到贫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在剧中我演的是一名群众,很多场景都仿佛再现了扶贫时的一切,让我有了很多表演的灵感。希望通过这部剧,让更多人了解到扶贫事业的伟大和通过扶贫西盟佤山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相信脱贫只是第一步,我们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

主演扎西顿珠:

“演绎扶贫干部李天有我所感受到的触动是无以言表的,或许对于许多人而言,脱贫不过是新闻播放里屡屡闪过的一串数字,幸运的他们并不能从这些数字里感知到精准扶贫的不易,也无法亲身体会到乡亲们在脱贫摘帽时的激动与欢欣。有道是‘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我们固然无法亲自体验那些贫困,却能在这部音乐剧的方寸天地里,触及到精准扶贫这项事业里一位位人物的滚烫温度,一个个故事里的动人情感。”

3月11日-13日19:30

《阿佤人民再唱新歌》

将在云南艺术学院实验剧场首演

精彩亮相      敬请期待

西盟县文化和旅游局 供图

编辑 沈艺

审核 马永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