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15|多种“国”字号珍稀动物现身大理云龙天池,你见过几种?

云龙天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多种珍惜动物现身

近日,云南云龙天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人员在收集整理红外相机时,发现在一个区域内的同一台相机多年来记录到多种珍稀野生动物。

据保护区工作人员介绍,这台相机在2017年、2018年、2020年数年间,拍摄到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黑颈长尾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白鹇、黑熊、赤麂、黄喉貂、豪猪、豹猫等。

这台红外相机正对的方向是个小水塘,储水丰富,清澈见底,这也是这个小区域里有这么多动物的关键因素。动物们出场方式也是多种多样,有时低头饮水、有时在水里玩耍、有时相互追逐。

云南云龙天池保护区管护局高级工程师李云芳介绍说:“这个区域森林覆盖率较高,海拔在2600米左右,还有个关键的因素是这里有丰富的水和食物资源,为野生动物的生存繁衍提供较为有利的条件。同时,在同一地区连续多年记录到这么多物种出现,而且动物种类和种群数量都在增加,表明了保护区生态环境良好。”

目前,保护区内生活着滇金丝猴、白尾海雕、云豹、金雕、林麝、小熊猫等国家Ⅰ、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5种;生长着红豆杉、南方红豆杉、喜马拉雅红豆杉、云南榧树、贡山三尖杉,西康玉兰等国家Ⅰ、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1种。

保护区将持续加强对水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持续对野生动物种群进行动态跟踪调查,为下一步野生动物生存环境调查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共建云龙天池专家工作站 

助推基层科研提质增效

2021年初,由云南省委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组织的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遴选,云龙天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被选定为此次工作站的设站单位,设立了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昆明院孙鸿雁教授级高工为设站专家的云龙天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

3月22日-24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昆明院孙鸿雁教授高工专家团队一行六人专程到云南云龙天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就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的具体工作进行深入调研和交流座谈。

孙鸿雁处长表示,设立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是云南省委、省政府创新人才使用机制,盘活用好现有人才资源,促进基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昆明院作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直属驻滇单位,扎根西南、服务林业,立足林业、服务社会,汇集了保护生物学、林学、生态学、植物学、动物学、城市规划、园林设计、生态旅游、地理信息等多种专业的高学历技术人才,在国家公园及自然保护地体系课题研究、标准规范编制及项目规划设计等方面都有着深入系统的研究。

云南云龙天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2012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云南松种质资源、天池湿地生态系统和以滇金丝猴为代表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属于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是滇金丝猴最南端的家园。

此次孙鸿雁专家团队一行深入到保护区各基层管护站、天池和大浪坝湿地、龙马山片区进行实地调研,结合新时期国家对自然保护地的新要求,针对云龙天池保护区现有的优势及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对专家基层工作站下一步工作提出了科学可行的建议。

通过专家基层工作站的设立,利用专家的智力优势、技术优势和保护区的资源优势,能够提升保护区科研管理水平,提高保护区一线管理人员专业素质,真正使“科技之花”结出“经济之果”,对云南省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构筑西南科研高地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来源:大理广播电视台

编辑 沈艺

审核 马永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