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云南省委、省政府召开大理现场办公会。“找准奋斗目标、加快自身发展”“走一条以绿色为底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会上的这两句话为大理州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十四五”洱海高水平保护和流域高质量发展指明了路径。这是继昆明之后,云南省委、省政府召开16个州市现场办公会的第二站。
20多天后,大理州召开了2021年洱海保护治理及流域转型发展推进工作视频会议,会上重申了云南省委、省政府关于高原湖泊保护治理的新部署、新要求,全面总结了“十三五”和2020年洱海保护治理及流域转型发展工作,并安排部署了2021年各项任务。
(图为大理洱源西湖湿地(资料图)。新华网发 杨士斌 摄)
大理之美在洱海,洱海之魅在清澈。建设洱海生态廊道、优化流域生态空间、巩固“七大行动”综合治理……大理州大作“绿色文章”,把洱海保护治理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努力走出一条高水平保护、高质量发展的路子,打造绿色转型发展的大理样板。
绿色融入产业发展 多点开花
大理州历史文化悠久、生态环境优良、旅游资源丰富、农业特色鲜明、交通区位优势显著,在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中具有突出特点和重要作用。云南省委书记阮成发指出,大理州践行“一个跨越”“三个定位”要求,就要找准奋斗目标、加快自身发展,在全省经济发展中发挥带头支撑作用,要成为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旅游名城、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示范区。
近年来,大理州不断加快推进“一带三道”(大理历史文化名城带、环洱海生态廊道、环苍山国家步道和茶马古道)康旅项目建设,推出影视旅游、户外运动等体验性、互动性强的业态产品。同时,依托大理古城等知名文化IP,深入挖掘在地文化,策划推出了一大批演艺活动。
(雨后的崇圣寺三塔(1月19日摄)。新华网 冯雨钐 摄)
围绕建设大滇西旅游环线的交通枢纽,大理州加快全州县域高速公路“能通全通”和“互联互通”等重点工程建设,提升连接主要旅游城镇、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的道路通达条件,加快传统景区转型升级。
在打造世界级绿色食品产业方面,大理花卉、漾濞和永平核桃、宾川水果、弥渡和祥云蔬菜等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和优势,按照“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的思路,大理州加快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形成一批知名的名牌产品。
此外,大理州在田园风光优美、民族风情浓郁的地方开发农旅融合、乡村休闲等产品业态,打造了一批田园综合体、乡村振兴示范园,并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农民增收。
(航拍洱海生态廊道一隅(2020年12月9日摄)。新华网 赵普凡 摄)
“大理州将以国际视野和国际标准,规划好‘绿色食品牌’打造的路径,围绕田园综合体和乡村振兴示范园的标准和要求,打造世界一流的乡村振兴示范园和世界级的田园综合体。”大理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舒进说。
适应转型升级趋势 接轨世界
阮成发认为,大理州要适应全球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趋势,必须紧紧围绕大理的定位,谋划发展产业,有所为有所不为,坚定战略定力,锲而不舍、集中力量打造世界级文旅产业、世界级绿色食品产业,走一条以绿色为底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大理古城经修缮后的民居(1月19日摄)。新华网 冯雨钐 摄)
大理州在积极参与世界一流“中国铝谷”建设的同时,依托中国长城(云南)信创制造基地项目,加强与头部科技企业合作,联合国内知名软硬件厂商,集聚发展基础硬件信创制造产业,打造了一批“5G+”创新应用示范项目。同时,大理州还大力发展金属再生资源综合回收利用产业,发挥道地药材资源优势,发展中药配方颗粒,开发药食两用产品,培育保健食品,发展植物提取物产品,健全产业链条,打造全省健康医药产业发展创新样板。
“推动‘一带三道’国际品牌和漫步苍洱等项目建设,推进国际旅游名城建设,真正体现了大理国际化、特色化、智慧化的功能。”大理州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赵薇表示,云南省委、省政府对大理文旅产业的发展提出了高标准和严要求,大理州文旅局将立即行动,加快规划设计,加强品牌建设、基础设施提升,从整体上完善管理体制,推进旅游智能化建设。
“退减调治管”并举 久久为功
阮成发强调,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苍山是洱海的重要水源地。
在2021年洱海保护治理及流域转型发展推进工作视频会议上,“搏击奋进”“滚石上山”“只争朝夕”这几个词被多次提及。
(航拍苍山洱海一隅(2020年12月9日摄)。新华网 赵普凡 摄)
据了解,2018年至2020年,洱海全湖水质连续三年实现7个月Ⅱ类、5个月Ⅲ类,“十三五”期间实现32个月Ⅱ类,洱海从富营养化初期状态恢复到了中营养状态,洱海保护从抢救性治理阶段转入保护性治理和生态修复阶段,形成了湖泊治理的洱海案例。
但是湖泊治理就像是钟摆,当前洱海保护治理和流域转型发展正处于关键期,容不得有一丝一毫的松懈,“守住守好洱海”任务艰巨,加快流域转型发展亟待破题破冰。
会议指出,大理州还需用知重负重、勇于担当的实际行动攻坚克难,以强大的执行力、落实力把各项部署要求抓紧抓实抓出成效,按照全省湖泊保护治理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求,聚焦水质改善、水环境改善、水生态改善三位一体,“退、减、调、治、管”多管齐下,持续用力、久久为功。
(水杉与湖水相映成景(2020年12月9日摄)。新华网 赵普凡 摄)
近年来,大理州积极探索以洱海保护倒逼流域转型的绿色发展路径,以创建大理国家级洱海保护绿色发展示范区为抓手,争取把洱海流域打造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论实践创新基地;统筹抓好环湖截污、生态搬迁等重点工作,全面启动实施入湖河流水质改善、洱海湖体透明度提升等“六个两年行动”;突出抓好“保水质、防蓝藻”、生态廊道和“1806小镇”建设、“十四五”规划编制和项目实施等“六项重点工作”;全面推动洱海水质、水环境、水生态持续改善,构建洱海流域转型发展新格局。
未来可期,洱海的碧浪清波仍将滋养着大理这片秀美土地。从“人进湖退”到“人退湖进”,从“抢救治理”到“修复保护”,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云南大理以绿色为底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正当行。
来源:新华网
见习编辑 刘榕杉
审核 李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