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了,弥勒文旅“十四五”期间将重点做好这几件事……

文旅头条讯(融媒体记者 张雨 文)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自2016年10月列入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以来,弥勒市文化和旅游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立足于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云南样板,围绕“现代田园城市,健康生活福地”城市定位,大力推进旅游全域发展。按照“全域化布局、全景化建设、全要素配套、全管理覆盖、全方位营销”的创建目标,强力推进各项创建工作任务,推动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全新动能,于2020年12月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时期弥勒市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的主线,也是实现文化和旅游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十四五”期间,弥勒市文化旅游产业将围绕打造“滇中绿色发展强市”和“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云南样板”的目标,以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智慧化为发展方向,全力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将弥勒打造成为大滇西旅游环线上的重要节点和滇南、滇东南区域性集散中心,积极推动弥勒由假日旅游经济目的地向国际旅游目的地转型。总而言之,“十四五”期间,弥勒市文化和旅游局将重点做好以下这五件事。

突出做好旅游产业发展供给体系建设:“十四五”期间,弥勒市将突出做好旅游产业发展供给体系建设,突出解决景区景观化、产品化质量的问题,推动景区产业化发展,指导景区加强规范化管理,充分发挥各景区优势条件,不断丰富完善景区内度假、亲子、购物、娱乐、剧场演出、艺术展演等业态,构建融观光、游憩、体验、感悟多层次旅游体验为一体的旅游目的地。

突出产业发展,由供给侧改革向市场需求侧转型:结合市场需求、受众需求,弥勒市将改变以往“政府主导、适度超前”的发展模式,结合旅游产业发展高度市场化的发展现状,进一步丰富景区业态,补齐亲子游、度假游等市场需求业态短板,深挖弥勒地方特色旅游资源,打造个性化、特色化的旅游项目。同时,积极探索“旅游+”产业发展新模式,推动旅游与文化、农业、康养、体育、城市建设等融合发展,形成文化旅游、健康旅游、养生旅游、休闲农业旅游、生态旅游等新兴产业,不断丰富完善旅游产品体系。

突出要素发展,推进“弥勒品牌”建设:弥勒市将打造“食在弥勒”品牌,统一规划特色美食街区,打造弥勒传统美食、传统小吃品牌;打造“住在弥勒”品牌,依托半山酒店建设项目,积极打造一批高端民宿、亲子酒店、野奢型酒店、度假型品牌酒店;打造“购在弥勒”品牌,生产设计弥勒原创文创产品、土特产品,进一步带动弥勒电商物流发展;打造“玩在弥勒”品牌,加快亲子娱乐、运动康养等设施建设,丰富游客体验。

突出文旅融合发展:“十四五”期间,弥勒市将坚持“文化兴市”,持续推进博物馆、秋雨书院、智慧图书馆、艺术剧院、美术馆等文旅项目建设,依托阿细跳月民族节、弥勒女子国际半程马拉松赛等文旅融合品牌活动,提升城市文化内涵,突出文旅融合发展。

突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弥勒市将坚持以重点文旅项目带动旅游产业发展,加快推进市博物馆、东风韵小镇、髯翁森林公园、秋雨书院等重大旅游项目建设进度,发展一批高星级酒店和精品民宿,切实提升弥勒旅游住宿接待能力和服务品质;加快智慧景区建设步伐,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舒心的休闲度假环境;健全完善游客集散中心、智慧停车场、旅游厕所、旅游公交专线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接待服务能力,满足游客的多层次需求。同时,紧密结合文旅融合新时代发展要求,对全市文旅资源进行全面梳理,精心谋划一批文旅产业重点项目,积极争取纳入中央、省、州“十四五”规划,持续加大文化旅游产业投资。

下一步,弥勒市将继续打好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云南样板牌,积极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昆玉红旅游文化带和全州“一心、五区、一带、两廊”建设,巩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成果,持续推进旅游产业全面转型升级,实现接待游客、旅游收入双提升。

图  姚智慧、纳子胜

部分图片由弥勒市文化和旅游局、湖泉酒店提供

责编 童文文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