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讯 | 艺术家吴连兆的个展——边界拾遗于本周日开展

2021年6月19日20:00,昆明金鼎1919空空间将迎来首位驻留艺术家吴连兆的个展:边界拾遗。

6月20日起,展览每天10:00-18:00免费面向公众开放,展期将持续到7月11日。

吴连兆,生于广东茂名, 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现工作生活于杭州,职业艺术家。

边界,既是一个地理概念,亦是一个心理概念。地理概念指向国家与国家之间、区域与区域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范围的界定,牵制着互相利益关系的平衡,若一方越界,则会引发争端甚至战争。心理的边界指涉更为宽泛,指向地理的、历史的、政治的、文化的、记忆的、现实的……诸多方面。

《边界的物品》100x130cm,布面油画综合材料

《边界的物品》100x130cm,布面油画综合材料。2019

《边界的物品》100x130cm,布面油画综合材料。2019。

从广义的范畴说,心理的边界包括新与旧、过去与现在、城市与乡村、东方与西方、内部与外部等等可以放一起讨论的相对之事物。在吴连兆的作品中,边界是一个隐喻式的存在,他不想通过作品去探讨具体的边界问题,而是隐性的选取相关的一些图像和符号,通过平面化的构成方式和表现性的涂抹笔触,营造出动荡-静止、冲突-安宁、远眺-近观等等互为矛盾和冲突的心理空间,在《城市边界之物》系列中,日历、网状线条、涂抹笔触的交叠,让观者产生关于城市改造、拆迁、废墟、过去生活的记忆片段等等联想,但艺术家并不是用写实的手法去描绘出一个现实中的拆迁现场,而是通过对某些符号的抽离和重组,营造出联想的情境。

2020《城市边界之物》145x190cm,布面油画综合材料拼贴

2020《城市边界之物》145x190cm,布面油画综合材料拼贴

这些作品,远观如抽象表现主义的画面,近看作品局部的日历、网线等又对应着具体的现实情境,很难界定这些作品是抽象的还是具象的,可能称之为“非定形”绘画更为帖切。在另一类名为《未命名》的作品中,艺术家大量截取了水的局部的形状,用精炼概括的线条书写出来,试图让观众体会到中国传统绘画、诗歌中宇宙洪荒、寒塘清浅、层波叠浪、云生苍海、黄河逆流、云舒浪卷、长江万顷、秋水廻波、湖光潋滟、晓日烘山等等丰富的意象。这个系列作品从更为隐秘的视角呼应着边界的主题,如艺术家所言,作品中的这些线条来自他平时对中国传统绘画的临习,天长日久,画面中对水纹的勾勒幻化出一个自由跌宕的世界,似乎是艺术家在传统与当代之间自由翱翔,寻找灵魂可以栖息之所的写照。

《未命名》,2020,布面油画综合技法,145×190 cm not named, 2020, oil on canvas in

《未命名》,2020,布面油画综合技法,145 ×190 cm not named, 2020, oil on canvas i

《未命名》,2020,布面油画综合技法,290x190 cm

《未命名》,2021,布面油画综合技法,150x190 cm

《未命名》,2021,布面油画综合技法,150x190 cm (4)

《未命名》,2021,布面油画综合技法,150x190 cm (3)

《未命名》,2021,布面油画综合技法,150x190 cm (2)

《未命名》,2020,布面油画综合技法,90x150 cm (2)

《未命名》,2020,布面油画综合技法,90x150 cm (3)

《未命名》,2020,布面油画综合技法,90x150 cm

边界拾遗,是艺术家的智慧,吴连兆通过系列作品的实践开启了今天绘画观念和语言实验的一种新方式,他在传统的抽象绘画的方法论之外另辟蹊径,开拓出自己的一方天地,证明着绘画形式语言与个人心灵史、与社会现实情境对应和对话的可能性。

文旅头条特约通讯员  和丽斌 文/供图

责编 龚怡丹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