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平端午花街

每年端午时节,数百花商、花农携万千花草苗木,齐聚永平县城博南东路,将这条普通的街道,装点成一方花香鸟语的世界。此时此街,永平人称之为“端午花街”。

端午节期间,县城或城郊的居民,除了吃粽子、喝雄黄酒、拴五色线、挂菖蒲,用这些传统的方式纪念屈原大夫、祛病防疫祈求安康外,逛花街,是他们雷打不动的“节目”,甚至,有些山区群众也不远百里,来到花街,淘些花木回去,装点家园。因为,过端午节不去花街逛一趟,或者,逛花街不买一二株花木回家,他们就会觉得,这一年的端午节就算白过了。好像观看一场演出,却错过了最精彩的节目,总觉得心里有挂牵,有亏欠,极不自在。

端午节前两三周,各地的花商、花农们便忙碌起来,为自家种养的花草苗木换盆培土、修枝整形、喷肥施料,想方设法把它们打扮得更漂亮,以便在花市上卖个更好的价钱。离端午节还有几天,花商、花农们就陆陆续续来到县城,从博南东路下半段开始往东,在青石板人行道上搭建起临时花铺,将所售花草苗木及其他待售物件整齐有致地摆放好,然后,他们在花铺中摆几把竹椅,放一张木桌,置一套茶具,沏一壶淡茶,聚几位好友,一边品茶,一边海阔天空,一边待顾客上门。那神情,不像做生意,倒像在自家后花园里消夏。

此街虽名为“花街”,事实上,众花铺里出售的不仅是各种花草,还有各种苗木、赏玩鸟雀、各型花盆以及山基土等。当然,有几样东西是一定少不了的——粽子、雄黄、五色丝线、荷包、菖蒲等。这些东西,或摆放在显眼位置,或挂在一伸手就能碰到的地方,它们就像眼睛,将花街这条长“龙”激活,并与端午节的气氛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这些时日,或上班下班时,或通过博南东路进城出城时,你会发现,车流、人流更为繁密,虽然相较于平时显得有些拥挤,但你再看看路两旁那五颜六色的花草,闻着那沁人心脾的各种花香,听着各种赏玩鸟雀的歌声,你会觉得,道路虽然拥挤,却不添烦加愁,反而情味盎然。甚至,你会幡然醒悟:繁忙的生意,干不完的工作,做不完的杂事,已经让自己错过太多,或许,生活并没必要那么匆忙,好多事情都可以放一放、缓一缓,慢一点又如何,停一停又如何?于是,在某天晚饭后,你决定不谈生意,不谈工作,不加班,不劳作,卸下所有压力,带着一家老小,来逛花街。眼见得数百个花铺都能给你耳目一新的感受:这家主营缅桂花,那家专销茶花,这家出售水果杨梅苗,那家却运来大家量樱桃苗,这家稀疏地摆几盆大富贵树,那家却大杂烩,密密麻麻地经营着上百种花草。罗汉松、茶花等珍贵花木,干粗枝旺,气势不凡,栽在直径一米多的大水泥花盆里,吸引了殷实大户人家的目光;佛珠、刺绣球等袖珍玲珑、精美可爱的草儿们栽在茶杯大小的陶瓷盆里,让孩童们心动不已……你想买的,想看的,都会在某一个花铺的某一个角落里找到;认识的,不认识的花草,都会猛然出现在你眼前,让你惊喜不已。有时,你正低头挑选花木,一声怪异顿挫的“欢迎光临”会吓你一跳,四处看时,原来,是一只“八哥”在跟你打招呼。偶尔会遇到熟人开的花铺,铺主会邀请你坐上一会儿,喝杯淡茶,吃个香粽,并随手挑一盆小花小草送给你,你不必推辞,收下便是。

端午节当日,花街最热闹。晚饭过后,人流达到最盛,大妈大叔,小伙子小姑娘,成群的孩童,你来我往,摩肩接踵,有专门来买花的,有的却只为凑热闹,随意溜达,漫无目的。有的买几个粽子边逛边吃,有的买个荷包赠予心爱之人,有的买盆小花装饰自己的小屋,有的买点雄黄涂抹在小孩子脸上驱蚊赶虫,有年轻男女干脆将花街作为约会之地,一边赏花,一边恋爱,美美地幸福着……人虽多,铺主却并未大声招揽,也不摆放广告牌,不急于做生意,而是一边喝茶,一边悠闲地看着人流,尽显小城人生活的散淡随性之气。偶有顾客来挑选花木,铺主就会详尽地为其介绍各种花草的名称,并根据顾客的栽种环境,推荐合适的草木。顾客挑好中意的花木,铺主再详尽地为其介绍花的习性、培植方法、管护技巧。除个别斤斤计较之人,绝大多数都能在一番讨价还价之后,达成生意,铺主售了花木赚了钱,顾客也捧得心仪花木归去。直到夜深人静,人流才慢慢散去,桔红色的路灯下,无数充满灵性的花草也慢慢进入梦乡。

花街街期不长,大致在端午节前十天至后十天。随着节日气氛逐渐消散,众花铺也渐次撤走,当最后一家花铺消失,博南东路也恢复平日的面貌和宁静。从花街回来的人,慢慢地从花街的氛围中走出来,在缓缓的日子中,他们开始憧憬:明年的“端午花街”,又会是什么样的一种情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