皎平渡位于昆明市禄劝县境内,处于云南省和四川省的交界处,一条江分隔两省,皎平渡自古就是连接滇川两省的重要渡口。
86年前,红军长征在此巧渡金沙江,3万多人靠6只木船从这里北上,摆脱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胜利渡过了天险金沙江,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毛泽东写下“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的不朽诗句,更让皎平渡从此“红”遍大江南北。
时光倒流,1935年4月下旬,中央红军一方面军以一军团为左路,三军团为右路,军委纵和干部团队居中,五军团垫后的队列,每日以100余里的行军速度进入云南,临近昆明地区。1935年4月29日,按照中央军委《关于我军速渡金沙江在川西建立苏区》的指示,中央红军一军团自寻甸柯渡出发,分多路向金沙江急进。根据部署,红一军团抢占元谋龙街渡、红三军团抢占禄劝洪门渡、干部团抢占禄劝皎平渡,中央纵队续后,红五军团殿后,红九军团离开宣威,准备渡金沙江。1935年5月2日深夜,干部团前卫连先行赶到皎平渡,并在附近村子里找到船工张朝寿,依靠他得到了2只木船,渡过了金沙江并控制渡口两岸,第二天共找到了7只船(有1只不能使用)和37名船工,昼夜不停地划渡红军。
为了掩护主力渡江,红五军团在距皎平渡约50多公里的石板河坎邓村小庙丫口一带阻击尾追敌军,同敌军激战数次,在阵地坚守了8天,最终取得胜利。完成掩护主力渡江的任务后,红五军团于1935年5月8日至9日陆续撤离阵地,向皎平渡急进,并于1935年5月9日全部渡过金沙江。至此,中央红军一方面军3万多人全部渡过金沙江,毁船北去,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
3万多人凭借6只木船,经过九天九夜的艰苦奋战,胜利渡过金沙江的故事,至今仍在禄劝流传。毛泽东《七律长征》中的著名诗句“金沙水拍云崖暖”,指的就是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喜悦心情。
当下,随着我国正在建设中国西南大型水电站——乌东德水电站,位于金沙江沿岸的皎平渡随着水电站下闸蓄水,这处在长征史上留下辉煌篇章的历史遗迹成为了库区。但这场关乎红军命运的渡江传奇决不会湮没,将被历史永远铭记,红军长征精神将会在这里代代相传。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刘娅娟 文
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文化和旅游局 图
责编 马寅瑞
审核 马永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