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晚,由陈本仁编剧、梁汉森导演、云南省京剧院排演的原创民族京剧《丹心照佤山》在昆明剧院演出。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据悉,7月1日、2日晚,京剧《丹心照佤山》将继续在昆明剧院公演,此后,该剧目还将到全省各州市进行演出;除了公演,云南省京剧院演出团队还计划进学校、进军营进行演出。
民族团结一家亲
剧目开场,精致的佤族部落舞台设计让观众们眼前一亮,故事发生在1950年,新中国刚刚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四兵团奉命进军云南边疆,确保边境安宁和民族团结。


侦察参谋孔飞在大佤山木邦山口,解救了被国民党军残敌裹挟外逃的佤族群众后,奉令到边境的“银铅矿井”佬黑山曼海寨,给大头人岳洪华送一封行署邀请他参加民族参观团的重要信函。
孔飞在曼海寨见到了大头人岳洪华、岳洪华的爱女岳三妹和一个自称拉莫邦卡实为国民党特派员的神秘人物。孔飞发现敌情,立即返回报告。拉莫盗走岳洪华的“猎人头”牛骨令牌,阴谋截杀孔飞栽赃曼海寨,破坏民族参观团计划。



岳三妹知情后,急忙追赶孔飞报信,不料在“猎头坝”遭敌特伪装的紫衣人围殴,不幸中枪落水,下落不明。拉莫嫁祸孔飞,并散布“解放军打死岳小姐”的谣言,大佤山一时风云激荡。

孔飞面对复杂尖锐的斗争形势,表明了“我愿意用生命来捍卫党的声誉”的决心,揭穿敌特的阴谋。在解放军的多方营救下,岳三妹安全脱险。狗急跳墙的拉莫又想实施杀害寨姥阿祖的罪恶阴谋,孔飞挺身而出,为保护寨姥阿祖而身负刀伤。亲人解放军的鲜血擦亮了各族群众的眼睛。


岳三妹用从伤口中取出的弹头,指证了拉莫是开枪的凶手。头人岳洪华深受震撼,下定了参加民族参观团,一心一意跟共产党走的决心。最后,由思普地区各民族头人组成的赴北京民族参观团在孔飞等人的护送下,踏上了胜利的坦途。

云南省京剧院党委书记、院长胡春华介绍,《丹心照佤山》这一原创民族京剧是以1950年云南解放初期的一桩民族团结史实为蓝本而创作的。她认为,《丹心照佤山》这个题材一来反映了党对各民族同胞的关怀,反映了在贯彻落实民族政策中所付出的艰辛,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对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的诠释。云南省京剧院作为全国十一家重点京剧院之一,自《黛诺》1964年在全国现代戏汇演当中引起轰动,几十年过去,在建党100周年之际,再一次创排红色民族现代戏是一次里程碑式的创作。
红色民族现代戏的一次里程碑式创作
地道的民族服饰,融入了云南民间元素的音乐编曲,无不突破大众对传统京剧的认知,令观众们耳目一新。

现场可以看到,在舞台美术设计上,剧目将浓郁的佤山风情和京剧的空灵、写意相结合,使两种美学特色相得益彰。舞台上,无论是木鼓、长刀、枪械还是佤族生活用品都下足了功夫,皆契合了少数民族生活场景和时代背景。而所有演员的服饰也经过了精心的设计,每一套都细节感满满,美轮美奂,为舞台效果增色不少。
导演梁汉森谈到,《丹心照佤山》以现代剧目的京剧形式在很多细节上都突出了云南少数民族特色。


唱腔方面,《丹心照佤山》以脍炙人口的《黛诺》剧目优秀唱腔为引领,有云南民族京剧的大批剧目为表率,在剧组各方努力下既有云南民族京剧特色,又有强烈的时代感,在京剧程式上下足了功夫。


技导和舞蹈方面,梁汉森提到,表演该剧目的演员大多学习传统京剧出身,这是他们第一次接触现代京剧,也是第一次在排练团体的佤族舞蹈。但通过青年演员们刻苦地学习,剧目充分展现出了佤族艺术的魅力。
“我认为云南省京剧院创排《丹心照佤山》是对云南民族京剧大旗的践行,是在当代发扬京剧艺术的积极探索。我期待,在中国京剧艺术节,以及云南省第十六届新剧(节)目展演中,《丹心照佤山》能收获更多喜爱它的观众。”导演梁汉森谈到。

来源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责编 刘榕杉
见习责编 林燕
审核 马永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