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昆明世博园改造提升项目将中国室外展区整体保留,以“保留世博遗存,延续世博文脉,传承世博精神”为出发点,通过文化升级、生态升级、内涵升级、运维升级,使中国室外展区重现活力,为全龄段客群营造多层次活动空间。在改造提升期间,文旅头条与昆明世博新区微信公众号联合推出云之美·匠心铸精品系列报道,聚焦和关注昆明世博园中国室外展区,与大家一起重温世博美好记忆,解析和重新认识34个省市园区,传承华侨城匠心精神,见证精心雕琢下的精工品质。
中国室外展区系列报道第二十三期
湖北 楚园
湖北,在秦时是楚国,是有名的“千湖之国”,珍珠般散落的大小湖泊,与交错如网的河流组成了江汉平原的水乡风光。峰峦叠嶂、溪流琮琮的神农架、武当山,三国鏖兵的赤壁,“白云千载空悠悠”的黄鹤楼,“伯牙摔琴谢知己”的古琴台等,构成了湖北园林艺术以历史文化为主线,以道教文化为内含,以山水为特色的风韵,历史源远流长,更是荆楚文化的发源地。
湖北楚园,占地1145平方米,以湖北省版图为平面构架。园内亭榭自然错落、曲径蜿蜒、流水款款、古朴原始、个性鲜明,充分体现了湖北地域的特色。
主要景观
楚轩、楚亭、鹿角立鹤和特色植物等
楚轩:用钢筋混泥土仿木建成,青瓦飞檐,古朴开阔。原轩内展示着出土于湖北随县擂鼓墩的曾侯乙编钟仿制品(现展示于中国馆)。曾侯乙编钟是迄今我国发现的最为壮观的青铜打击乐器。音色优美,音域宽广(从C2至D7),能演奏古代和现代曲目。曾侯乙编钟原物高2.73米,长7.48米,三层八组共65件,钟体重2500公斤,雕刻精美,气势宏大,是5000年前中华文化和艺术的瑰宝。
楚亭:楚亭设三层台阶,亭上设青铜“火凤”雕塑,以反映楚国人崇拜凤的风俗。
鹿角立鹤:鹿角立鹤按照出土于湖北随县擂鼓墩曾侯乙墓的青铜雕塑仿制,是楚园的主景。鹿角立鹤是迄今发现的最奇异的古代艺术极品,是楚文化中浪漫主义特色的典型代表。
特色植物:以被称为活化石的孑遗植物水杉为楚园的植物主体,与对节白蜡、柑橘、紫薇、麻叶锈球、垂枝梅、桂花以及池塘荷花等构成楚园的植物特色。
改造策略
楚风楚韵汇聚一堂 突出荆楚文化艺术特色
湖北楚园以闻名遐迩的楚文化为主题,采用中国传统造园手法,把园中的楚亭、“鹿角立鹤”、叠泉、荷花等景物融为一体,通过凸显湖北地域文化的山水布置配以富含楚文化的园林建筑,体现出人与自然的融合。
湖北楚园在此次改造提升中,将院内的楚亭、楚轩进行了屋面清洗,重新刷了油漆,亭台楼阁润色后格外耀眼,对损坏的部分结构进行了修补、翻新,院内的荷花池、小道等都进行了清洗,院内面貌焕然一新。
楚园采用开敞式布局,有主次两个入口,在入口处设具有楚文化标志的牌楼一座,园内小道环绕楚园一周是主游览线.东面设小木桥,可以在此凭栏观赏悬崖飞瀑、叠泉、荷花等,临南干道次入口处设孤石一座,石上刻“楚园”两字点出主题。
在园中心设有荷花池,构筑有叠泉,创造出水景,增加水池的动感,楚轩立于荷花池中,采用四面通透吊脚环廊,极具地方特色、四坡八柱,大飞檐,看上去非常轻盈美观。轩前青铜“鹿角立鹤”雕塑外形优美精致,是楚人高度浪漫主义思想的结晶。园内的东北角有山岩绝壁,山水环抱,山上设楚亭,在楚亭顶上还设火凤凰雌塑一尊、突出楚园“尊凤特点”,仿佛在展示楚国一鸣惊人的英姿。
湖北楚园,以楚文化为内涵,以古代出土文物为特色,融音乐、美术、冶金、建筑为一体,采用独特的建园构思和建园手法,形成了布局开敝、特色鲜明、古朴大方的园林艺术风格。
湖北楚园在原有特色植物的基础上还增植了鸢尾、六月雪、湖北十大功劳(常绿灌木)、麦冬、八角金盘、常春藤、草坪、造型黑松、睡莲、梭鱼草、金姬小蜡球、木槿等植物,与园内亭榭交相辉映,鲜明的个性反映了湖北的文化特色。
文旅头条实习记者 田金龙 文
江蕊先 图
编辑 沈艺
审核 古文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