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这些非遗美食,快把它们统统吃掉!

“民以食为天”

在漫长的岁月里

普洱人民创造了许多美食

这些传统美食

反映着一方水土的多元文化

见证着这里源远流长的历史

当非遗遇上美食

我们的故事便开始了

......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普洱

去吃一波可口的非遗美食吧

佤族稀饭

稀饭是佤族同胞的日常主食,也是佤族人民用于接待客人的重要传统美食之一。佤族稀饭比较挑食材,鸡必须用正宗土鸡,且要用火烧过,米主要用阿佤人自种的红米。佤族稀饭极为鲜美诱人,是一道难得的美味佳肴。

佤族人喜辣,他们喜欢把各种佐料一起舂碎,佐料可以单独成为一道菜,也可以拌入鸡肉一起食用。这种舂碎的佐料香辣可口,乃是佤族稀饭的最佳拍档。2020年12月,佤族稀饭制作技艺被列入普洱市第五批非遗保护名录。

拉祜鸡

拉祜族对于鸡肉的做法有很多种,其中一种便是拉祜鸡。拉祜鸡是拉祜族流传了上百年的古朴技艺,在鸡的选材上有一定的讲究,只选用山上放养的土鸡。

拉祜族传统佳肴拉祜鸡能补充丰富优质蛋白,温中益气,加之拉祜鸡中辣椒成分较重,所以还具有温中散寒、开胃等功效。2020年12月,拉祜鸡制作技艺被列入普洱市第五批非遗保护名录。

哈尼螃蟹炖蛋

哈尼螃蟹炖蛋流传于普洱市江城县,那里生态优渥、文化绚丽、资源丰富,民族饮食文化多姿多彩。在哈尼人悠久的历史文化中,螃蟹炖蛋始终坚持选用山箐里自然生长的螃蟹和农家散养的土鸡为原料,以保持其原生态的特征。

哈尼螃蟹炖蛋鲜嫩爽口、清香甘甜,既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又饱含丰富的营养,乃是餐桌上的山珍佳品。它传承和发扬了我国历史悠久的食品制作传统,博采众长地吸纳了各地的炖制经验,提炼了哈尼族的餐饮文化特色,形成了深具地方特色和民族色彩的美食制作技艺。2020年12月,哈尼螃蟹炖蛋传统制作技艺被列入普洱市第五批非遗保护名录。

富东手工腊肉

在普洱市澜沧县,每逢寒冬腊月之时,老百姓家里便会开始制作腊肉,以此犒劳一年来辛苦劳作的家人,让美食丰富餐桌渲染过年的氛围,迎接新年的到来。澜沧百姓遵循“万家晒物备收藏”的传统,腌制腊肉,并把这份手艺世代相传。

制作腊肉要经过选材、腌制、烟熏、晾晒等工序。每一道工序都要掌握得恰到好处,否则腊肉的口感达不到理想的效果,甚至容易变质。熏制好的腊肉要进行清洗,然后挂在专门的烟熏房里, 在火塘中用栗树柴生火,产生烟雾让腊肉变色,达到最佳的口感。2020年12月,该项目被列入普洱市第五批非遗保护名录。

彝族松子地传统酱菜

彝族松子地传统酱菜流传于普洱市镇沅县振太镇,此地曾是茶马古道上的重镇,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酱菜制作历史。松子地传统酱菜古今盛名,是具有独特风味的地方名小吃,并以其优质的选材、精湛的技艺、广阔的受众面,以及酸、甜、香、脆的大众口味备受人们的青睐。

彝族松子地传统酱菜蕴含丰富的营养成分,具有解油腻、调口味、增食欲、提精神、除疲劳等功效,在食用价值、技艺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等方面,都可以称为中华食品百花园中一束饱含韵味的奇葩。2020年12月,彝族松子地传统酱菜制作被列入普洱市第五批非遗保护名录。

彝族稀豆粉

彝族稀豆粉属于民间手工美食,广泛流传于普洱景东川河坝和者干河流域、无量山和哀牢山的广大区域、彝族哈尼族聚居区,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彝族稀豆粉采用纯手工制作,不使用任何添加剂,其制作工序对技巧和经验的要求很高,去渣和制作板浆的过程,既要将生豌豆的腥味去除,又要保留豌豆的本味。

吃到嘴里,要保证味纯而厚,没有轻薄之感。搭配上以传统技法制作的肉杂酱和麻油、辣椒、酱油、味精、姜末、蒜末、芫荽等佐料的彝家传统稀豆粉,不仅美味可口,而且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是老少皆宜的早餐食品。2020年12月,该项目被列入普洱市第五批非遗保护名录。

哈尼炉宝鸡

哈尼炉宝鸡传承于普洱市墨江县老珠村,其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长久年代之前,其间,哈尼族同胞不断学习、借鉴众多地区的烧烤制作经验,创立了炉宝鸡并传承至今。哈尼炉宝鸡的烤炉必须用山上挖来的蚂蚁窝土敷成,选取农村散养的土鸡和有机植物为原料,保持其绿色、生态的本质。

哈尼炉宝鸡具有食材生态、土灶秘制、木炭烘烤、色泽红润、肉质细嫩、味道醇厚等特点,继承和发扬了我国悠久的食品烤制传统,博采众长地吸纳了各地烧烤经验,形成了浓郁的哈尼族特色饮食文化。2020年12月,哈尼族炉宝鸡传统制作技艺被列入普洱市第五批非遗保护名录。

土司宴

孟连土司宴伴随着土司制度而形成,传承至今已有700多年。土司宴并非土司规制的“御膳”之意,而是因土司宴请百官和百姓而得名。相传,每年阳历四月之时,土司在南垒河岸大宴百官与全城百姓,场面壮观、热闹非凡。时至今日,每年神鱼节期间,孟连人民仍会在南垒河岸设土司宴,数百张桌子一字排开,广邀八方宾朋共度佳节。

土司宴风味独特,以酸、辣、香为最大特点,选用的天然食材较多,制作方法有煎、炸、烧、烤、煮、腌、舂等。四月的孟连已显暑热,土司宴上数道开胃凉菜酸爽可口、甘凉生津,紧接着热菜、凉菜齐上桌,最后的糯食甜点和清口水果醇绵温软、甘甜适口、余味无穷。

马帮菜

马帮菜是在特定历史时期、特殊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下,伴随着茶马古道而生的产物。马帮菜主要流传于茶马古道沿线,几百年来,运输茶叶和货物的马帮在茶马古道上来往,为了饮食方便而形成的菜系。马帮菜不仅保留了传统马帮烹饪特色,还在流传中随着现代工具的革新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如今,马帮菜保留的传统菜肴有20余道,传承方式有家传、社会相传、师徒传三种。马帮菜伴随茶马古道的兴衰,成为了社会发展的佐证和缩影,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马帮菜受马帮习俗、茶马古道习俗和沿线民族习俗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民族学、民俗学研究价值。

思茅鸡豆腐

鸡豆腐这道古老的菜肴是思茅传统美食文化的典范,延续至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过去,每逢重大节日、婚丧嫁娶等,鸡豆腐都是餐桌上必备的一道主菜。鸡豆腐是根据民族特征、区域特点、饮食习俗、烹饪技法等创建的一道地方菜肴,它以悠久的历史和精湛的制作技艺深深地烙印了在思茅人的心里。

鸡豆腐的味道,会让人产生怀旧的感觉,勾起在外游子的思乡情结。世事变迁,鸡豆腐的鲜、爽、滑,熟悉的童年味道,成就了普洱人对于家乡的独特记忆。鸡豆腐那浓浓的香味,内心深处对于家乡的眷恋,让回到普洱的人们都要前去品尝一番,以此追寻最普洱的味道。

勤劳质朴的普洱人

用智慧和双手创造出了丰厚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代相承,流传至今

数百年的烟熏火燎、煎炸蒸煮中

无不显示出普洱人民

对自然的眷念、对美好的追求

以及对淳朴生命的礼赞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朱正 文

普洱市非遗中心 刘珈彤 普洱日报供图

责编 马寅瑞

审核 陈大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