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海四大旅游景点,你爱哪一个?

秀山

通海秀山,垂直高度不过200余米,方圆距离也不过两公里多,却因山色景致秀雅不群,人文景观气韵不凡而名冠滇中南。在《大明一统志》里,秀山被列为云南四大名山,与昆明的金马山、碧鸡山、大理的点苍山齐名。相传汉昭帝时,㽛(缺字:左“田”;右“句”)侯毋波治理通海,颇能施惠于民,且最早在秀山辟园林,与民同乐;到后晋天福二年(937年),南诏通海节度使段思平在会盟三十七部讨伐东川节度使杨干贞前,曾在秀山神祠卜问凶吉, 段思平灭杨干贞大义宁国后,建大理国,特在秀山还愿建 町王庙纪念毋波,并改通海郡为秀山郡,秀山之名应是从此而始。 

三圣宫

三圣宫通海县杨广镇小新村,距县城6千米。三圣宫始建于元末,历经明清历代重建重修,现为清初和清末的建筑。寺中保存下一堂(六扇)木雕槅门,出自清末滇南木雕艺术家高应美之手,槅子门中的构图、布局、人物造型,被省内外学者称之为“海内第一木雕”。三圣宫布局为三进式两院,由大殿、后东西两厢、中殿、前东西两厢、前殿(重檐)及前、中、后的六个躲间组成,外设围墙并呈船形,墙外双溪环绕而过。1993年被省政府公布为“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白龙寺

白龙寺位于秀山后面,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因为寺旁有一泉水,古人就建此寺并塑龙王像供于寺中。白龙寺属一进院前后各三间夹四耳、寺内保存一块明代碑刻,碑阴记录了当时海贝巴(贝币)的捐赠情况。上世纪80年代在白龙寺下开辟了茶花园、牡丹园、兰花园,总占地8000多平方米。

秀山古建筑群于上世纪1987年被省政府公布为“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通海文庙

通海文庙位于通海县城南隅、座落于秀山之麓,南北向。为中轴线分幢迭起单体组合式古建筑群,由红墙(长65米、厚1.9米、高8米)泮池、文明坊、忠烈祠、节孝祠、大城门、乡贤、名宦祠、东庑、西庑、大城殿、钟鼓楼、崇圣祠、尊经阁组成,总占地1.2万平方米。通海文庙始建于元代,于明万历迁建今址,现存建筑为清初康熙、雍正之物。清朝时期,在通海庙学中曾经培养出朱嶟(礼部尚书),公孙翰林的董玘、董健,有名书法家阚祯兆等。通海文庙于上世纪1998年被省政府公布为“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