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就听说镇沅有一座“难搭桥”,非常壮观。前几天,刚好有机会来到了这里,终于看到了“难搭桥”的“庐山真面目”。
“难搭桥”位于云南省普洱市镇沅县振太镇塘坊村南侧的南达河上,始建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是景东通往镇沅及景谷的茶马古道上的一座重要桥梁。该桥搭建在两岸悬崖峭壁之上,为单孔石拱桥,桥面距离河面约二十余米,桥长十余米,宽约三米,单孔跨度有十米之多,桥旁有瓦房凉亭一间。由于当时的建造工程难度很大,又是建在南达河上,故得名“难搭桥”。
为了拍摄“难搭桥”的全景,我们来到了桥下方的河水里。此时,站在河滩平视河面,只见河水湍急、磐石遍滩;抬头仰望,又见高处悬崖之间横贯着的“难搭桥”,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雄奇壮丽。
在这么高耸的笔直悬崖上,还用了如此之多的石条凌空砌成石拱,在那个没有任何现代架桥设备的年代,真叫人难以想象当时是如何把这座桥建成的,其中无不饱含着百年前劳动人民巧夺天工的丰富智慧和无穷力量。
站到“难搭桥”之上,刹那间便产生了一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感觉。鸟瞰远方,平坝和远山尽收眼底,清风拂面而来,心中顿时格外愉悦。
再看看脚下踩着的古道桥面,以及那些石板和马蹄踏出的印迹,思绪又一次将我唤回到遥远的马帮时代,眼前好像有无数的马帮和牛队从这古老的石拱桥上与我们擦肩而过,然后渐渐消逝在远方,消逝在漫漫历史长河之中。
从“难搭桥”往河道上游走,两边深幽奇险,河中有一高坎瀑布正好与石桥遥遥相对。河水从高坎倾泻而下,轰鸣作响,甚是壮观。相传,以前高坎半腰间横着一根粗大的藤子,很有弹性,高坎下潭中的鱼儿可以跃到藤上,进而被藤子轻轻一弹便上到高坎之上,接着从上方的河里继续游向上游。后来,这根树藤被一个木匠斩断了,潭中的鱼儿就再也无法跃上高坎往上游了。
坎上的河边有一面向内倾斜的巨大山崖,周边满是郁郁葱葱的古树,河中有一较大石滩,布满了形态各异的石头。穿过石滩走上石阶,只见峡谷变窄,凉风瑟瑟。顺河而上,再过一座木造风雨桥,此时谷幽涧深,石奇树怪,岩崖崩露,风景比外面更加绝妙。
由于该风景区的隐蔽性,一般的人来看“难搭桥”,也许就只是在外面公路上拍几张照片就走了,而里面的风景可能连瞧上一眼的机会都没有,这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一边赏景,一边在想:这么好的景色,要是哪个导演能在这里拍摄一部武侠剧,那该是多好啊!
“难搭桥”经百年沧桑而不倒塌,走过无数的马帮和牛队,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至今依然向人们展示着它那俊美的风姿,在其东面还遗留有五十多米的完整古道,这对于研究茶马古道历史文化和古桥建筑历史文化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讯员 刘庆明 文/图
责编 刘榕杉
审核 马永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