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23时48分,14头北移亚洲象由玉溪市元江县曼来镇进入普洱市墨江县境内,目前在普洱市墨江县联珠镇癸能村委会附近林地内活动。
12日下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北移大象处置工作指导组、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普洱市人民政府、墨江县人民政府在墨江县北回归线标志园景区开展“大象回归、人象和谐”主题宣传活动,为“大象旅行团”回家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
从春天开始外出“旅游”
到如今,大象旅游团
终于回家啦
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下
它们在旅途中
度过了怎样的“象往生活”吧
▼▼▼
在普洱生了“象宝宝”
普洱是真正的“象”往的地方,目前有181头亚洲野象在这里“安居乐业”。2020年7月,“断鼻家族”从西双版纳出发后进入普洱市。在普洱,“断鼻家族”完成了“一生”中最温情,也是最重要的事情之一——生了“象宝宝”,让普洱打上了“家”的烙印。
(北移亚洲象普洱活动路线图)
2020年7月,普洱监测到“断鼻家族”的16头亚洲象。为什么大家此前追的“偶象”天团是17头呢?这就是它们在“旅行”中最温情的故事了。
进入普洱后,16头大象沿着思茅区、宁洱县、墨江县一路北上。2020年11月22日,在宁洱县,一头“象宝宝”出生了。2021年3月28日,在墨江县,又一头“象宝宝”顺利出生。自此,象群成员增至18头。
在普洱市“逛吃”兼“休产假”长达9个月后,2021年4月16日,17头象北移到了玉溪市元江县,1头成年老象留守“家园”没有北上。4月24日,北上的2头大象脱离象群,重新返回墨江县等待“家人”。
“萌小象”的“北漂日记”
离开墨江后
“大象旅行团”开始了
真正意义上的“北漂”之旅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萌小象”的“北漂日记”吧~
▼▼▼
8月12日
在“世界大象日”到来之际
普洱为“大象旅行团”的回归
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
当天晚上23点
“断鼻家族”象群结束“旅行”
正式回到普洱
(亚洲象在普洱 普洱市林草局供图)
“大象旅行团”的“逛吃相册”
在“逛吃”的这段日子里
亚洲象的温馨、蠢萌画面
给大家带来了很多欢乐的回忆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
(小象在茶园“酣睡” 网友供图)
象妈妈给象宝宝喂奶
▼
象妈妈把小象从泥沟里救上来
▼
天气太热,玩泥巴洗澡
▼
小象打架公象劝
▼
睡姿整整齐齐
▼
丰厚的“回家大礼包”
出门旅行这么久
从春天到秋天
“大象旅行团”终于“回家”啦
普洱为“断鼻家族”
以及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
所有野生亚洲象
准备了丰厚的“回家大礼包”
(亚洲象在江城活动 网友供图)
▼▼▼
良好的生态·绿水青山
普洱素有“动植物王国”和“天然氧吧”的美誉,且与大象结缘已久,近年来野象分布和活动的范围越来越广。
普洱市森林覆盖率达74.59%以上,良好的生态环境,使在思茅、江城、澜沧等地觅食的象群长期“造访”。
生物多样性·动物小伙伴
普洱分布有高等动物1496种。全国近三分之一的物种、三分之二的西黑冠长臂猿在这里栖息。
保护措施·出台保护方案
2021年6月,普洱市出台《普洱市亚洲象保护管理方案》,进一步加强亚洲象预警监测、涉象区群众生产生活安防管理、安全防范工程实施、安全防范宣教、亚洲象保护管理、科研合作等工作,努力实现人与亚洲象和谐共生。
保护措施·大象监测塔
2021年1月,普洱市建成国内首个亚洲象监测塔,以加强野生亚洲象监测预警,进一步缓解人象冲突,促进人象和谐。亚洲象监测塔建设在普洱市思茅区六顺镇南邦河村勐主寨。通过监测塔观测野生亚洲象活动范围,可及时发出预警信息,避免人与亚洲象正面相遇。
保护措施·大象保护区
2021年7月9日,普洱市思茅区亚洲象保护管理工程(一期)建设项目开工。项目位于思茅区六顺镇勐主寨,属亚洲象主要分布区域之一。项目占地面积1642亩,区域内森林资源丰富,亚洲象食物资源、水源充足,是亚洲象栖息地的首先之地。
保护措施·大象生态馆
2020年6月,普洱学院亚洲象自然生态展馆正式建成。展馆内重现了亚洲象生活的场景,展示了亚洲象的形态特征、栖息环境、生活习性、进化与迁徙、种群现状等科普知识。
保护措施·野生动物肇事补偿
此外,普洱市还建立了野生动物肇事补偿机制。对于野象肇事造成的损失,政府部门通过购买保险的方式给予受损农户一定的补偿。
(亚洲象在江城活动 网友供图)
最后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
由著名作家、阅读推广人
温星老师作词的
公益童谣《小象宝》吧~
▼▼▼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朱正 整理
内容综合自新华社、云南发布、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普洱日报
责编 刘榕杉
审核 马永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