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林加林赛”!西盟佤味中的八月时光



在普洱的下雨天,约着三五好友,去吃一顿地道的佤味,在一阴一阳的佤味中,体味着佤族人民的风情,也品味着风雨之中的八月时光。

何谓一阴一阳,其实在佤味中一直讲究的是饮食的平衡,以及对于大自然的敬畏之心。比如烧烤搭配清凉药草,佤味将民族饮食中的热与凉进行融合,所谓一阴一阳之道,大约也是这个道理。在佤味的餐桌不仅仅有烤鸡、烧烤等重口味的菜品,也同样会辅助于黄瓜、折耳根(鱼腥草)、薄荷等清凉的药草凉拌,在体味佤味的热情之时也能够尝到佤味的清凉与鲜香。


好友边吃着佤味边说,仿佛身旁一边是龙潭,清凉舒爽,一边是佤族人民的热情,热血奔放。水酒似乎正在伴随着佤族人民的敬酒歌一杯接着一杯进入我们的舌尖,此刻再喝上一碗咸香中和的佤族稀饭,你会一下子回到简单的阿佤山,回到清幽的龙摩爷,回到佤族人民的司岗里。


在普洱八月的雨中,酸辣交织在舌尖,身边三五好友说着彼此的故事,时而是欢笑的祝福,时而是前行的勉励,一个又一个佤味带我们回到却是味觉之上的美好旅行。随着佤味的酸辣,我们用心感受到的是佤族人民的精神信仰,无论是一阴一阳的饮食调合,还是取于自然的原始风味,似乎都舌尖上绽放。佤味各道菜品,所有食材都是阿佤山的恩赐。佤族人民在自然与生存之间寻找着平衡,一方面运用自然的食材做出舌尖上的风;,一方面又敬畏着自然,将自然的恩赐转化为民族的信仰,多样性的饮食所秉承的基础是多样性的生态环境与多样性的民族文化。


佤味以其食材、做法、品味原生态而成为民族特色,同时佤味也将这方水土之上最为绿色、生态的食材取之用之,并结合当地的气候与饮食习惯形成独特的民族风情,佤味所呈现的文化不仅仅是佤族人民对于一日三餐的饱腹之心,更是佤族人民与自然对话的独特方式。一个民族与大自然最为直接的对话便是饮食习惯,不同的饮食习惯不仅仅是体现了一方风土气候的面貌,更体现了当地人对于环境对于自然的认知与态度。而佤味的风格,就如同佤族的性格,虽然粗旷、简单、直接但是足够真诚、素朴与美味,这是有质感的味道,也是一个民族传承千年的味道,更是一个民族在历史长河中不断演化、不断适应、与自然形成和谐共生的味道。

如果你真正愿意站在佤族人民的角度去品味一次佤味,或许你感受到不仅仅是舌尖上的快感更有心灵上的震撼,其实关于佤味每一道菜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一个配菜都有自己的道理。佤族人民不仅仅考虑的是味觉的美味,更要考虑一个菜和一个菜的相生相克,这一桌佤味既不能产生过多的热量,也不能过于寡淡,经过佤族人民先辈世世代代的探索磨合,才能够让佤味变得如此美味,健康,生态。


提到佤味,除了甘洌的水酒,大家肯定会记得佤族稀饭的美味,这是佤味的代表之作,也是佤味中的中心存在。这道菜品不仅仅是软糯稀饭的唇齿留香,它是佤族人民的历史岁月,是佤族人民甘苦共享的精神信仰,更是大家一起干活、一起吃饭的朴素思想,佤族人民的生活因为团结而富足,因为简单而快乐。

阿佤人民唱新歌,不仅仅是生活富足,更是文化自信的传承,如今佤族人民带着自己的美食走出西盟,走到了普洱,未来还将走出云南,走向世界。

风吹过佤族人民的微笑,最后用一杯水酒祝福佤味,祝福佤族人民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祝福佤味变得更加美味与经典,祝福这民族的农耕文化与精神信仰!

通讯员 子涵 文/图责编 杨奥审核 邱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