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州洱源县凤羽镇——省级白族传统文化保护区


凤羽镇位于洱源县城西南部,全镇国土面积209平方公里。凤羽镇共辖9个村民委员会,43个自然村,121个村民小组。境内有白、汉、回、傣、彝等10个民族,2019年末全镇共有9937户,总人口34913人,其中白族人口占98%,是大理州白族比例最多的乡镇之一。2009年10月公布为省级传统文化保护区。


凤羽镇,是《水经注》中记载的“叶榆县”所辖地。在几千年的风雨岁月中,因地处交通要道,凤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一直都十分发达,在滇西地区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里曾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山清水秀,物产丰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公元1639年春天,风尘仆仆的旅行家徐霞客踏入点苍山云弄峰背后洱海源头的凤羽坝子。“……皆良田接塍,绾谷成村。曲峡通幽入,灵皋夹水居,古之朱陈村,桃花源,寥落已尽,而犹留此一奥,亦大奇事也。”他赞叹之余流连忘返,徜徉了8日之久,极为详尽地记述了凤羽的山川聚邑、地质地貌及当时的风俗民情。2001年4月,被公布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2009年10月,被公布为省级白族传统文化保护区;2010年12月,被公布为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凤羽主要以农业、畜牧业为主要生产方式。交通便利,矿藏资源丰富,有铅、锌、铜、铁、硅藻土等资源。自然景观优美,有“百鸟朝凤”的鸟吊山、徐霞客游过的清源洞、白石江瀑布等。宗教信仰比较盛行,有儒、释、道三教合一的三教宫,有鹤林寺、帝释山寺观群、灵鹫寺、积庆寺、玉皇阁、武庙、魁阁等。有很多镇灾驱邪的塔,如镇风塔、镇水塔、镇蝗塔、文笔塔、留佛双塔等。

凤羽境内民风民俗淳朴,白族的很多民俗仍在那里流传。如婚丧习俗、建房习俗、本主崇拜、闹春王正月、田家乐、白族秋千会、清源洞会、黑龙王会、栽秧会等。


凤羽的建筑非常地道,有典型的白族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及三叠水的大门,有长19.5米,厚1.4米,高8.6米的中和大照壁。


在饮食上,有菜籽油、杨梅酱、豆腐、凉粉、凉虾、凤羽小白糖等,凤羽耗子洋芋、玉翠茶也比较驰名。工艺品凤羽砚台更是驰名海内外。服饰方面有婴儿裹被、凤凰帽、凤尾鞋等代代相传。

凤羽民间文学艺术非常丰富,有神话传说《白王庄》《十分水》《洗子塘》《御花园》《献龙珠》《白族凤凰鸡》《白鹤还巢》《墨相文明》等,有以三弦伴奏的白族调,有吹吹腔(板凳戏)等乡戏,还有霸王鞭、“耍鹤舞”、“扇子龙”等极富地域特色的艺术形式。


凤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俗称有“文墨之乡”、“耕读之乡”、“白族之乡”、“砚台之乡”。如今,这里的人们依然耕田而食,凿井而饮,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让人清晰地触摸到一种熟稔的亲切平和。


来源 洱源县文旅局

责编 王楚云

审核 邱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