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市双廊镇多举措推动旅游产业发展

2021年8月,双廊镇入选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名单,是大理州唯一入选、云南省入选的三个乡镇之一,也是继双廊镇双廊村、大建旁村入选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双廊艺术小镇文化旅游区成功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之后,再添国字号旅游招牌。

近年来,双廊镇聚力打好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组合拳”,多举措推动旅游产业发展。2021年1月至8月,全镇接待游客154.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5.1亿元,分别增长55.8%、49.8%。

“大视野”规划布局

构建旅游发展“大格局”

聚焦旅游高质量发展主题,找准定位、发挥优势,大视野规划旅游产业发展,擘画旅游发展新蓝图。

提高站位抓谋划。立足比较优势,以“国际化、高端化、智慧化、特色化”为方向,主动融入旅游产业发展大局,编制《双廊艺术小镇发展规划(2020-2025)》和《双廊艺术小镇业态布局规划》,倾力打造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新样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支点、旅游产业高质量转型升级的新标杆。

精准定位强布局。以打造“艺术的双廊、全景的双廊、心寄的双廊、健康的双廊”为愿景,以建设绝美苍洱风光的生态走廊、浓郁白族风情的文化走廊、厚植多元艺术的艺术走廊、山海全域互动的发展走廊“四大走廊”为抓手,全力将双廊打造成大滇西旅游环线上的靓丽名片、大理国际旅游名城的重要窗口以及世界一流艺术小镇。

提升品位增质效。坚持以游客体验为中心、以游客需求为导向、以游客满意为标准,用心用情用力做好重点项目建设、旅游产业融合、精品线路打造大文章,挖掘文化内涵、优化旅游业态、提升旅游品位,将旅游产品强起来、旅游档次提起来、旅游品牌响起来,持续擦亮旅游“金名片”、增强旅游“硬实力”、提高旅游“知名度”。

“大笔墨”厚植底色

勾勒别样魅力“新乡愁”

恪守“山水为骨,风貌为形,文化为魂”的理念,让“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成为双廊最鲜明的底色。

以洱海保护治理厚植生态底色。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的嘱托,接续打赢“七大行动”“八大攻坚战”,构建“户收集、网输送、厂处理、塘净化”的截污治污体系,健全市场化保洁机制,重拳整治流域“两违”,稳步推进湖滨带生态修复,大力推动农业面源污染减量,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提升游客绿色获得感和生态幸福感。

以环境风貌提升厚植古韵底色。围绕古朴、质朴、淳朴,保留古镇脉络肌理和建筑风貌,重塑诗意闲适和古风古韵的风貌。实施环境综合整治、路面提升和景观绿化等项目,优化整体风貌。打造渔舟唱晚、记忆乡愁等主题特色巷道,串起美丽乡愁。完成1711户风貌整改提升,实现环境风貌与自然人文统一协调、相得益彰。

以乡土文化传承厚植文化底色。依托文物古迹、传统村落、非遗等特色资源,传承乡土文化。制定双廊古镇古民居修缮保护守则,加强古戏台、魁星阁等古建筑保护修缮,留住乡土记忆。深挖婚丧嫁娶、霸王鞭等白族文化习俗和生活形态,让文化“活”起来。依托李云义、赵思恩、赵天鹅等非遗传承人,焕发白族彩绘、造船、刺绣等非遗魅力。

“大力度”提升品质

打造宜居宜游“新典范”

以深入推进旅游革命为契机,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增强游客的旅游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完善配套化设施。按照“先地下后地上、先整治后规范、先基础后提升”的原则,实施统供水、“三线”入地、湿地公园等项目,优化视廊景观。扎实推进游客服务中心、夜景灯光、旅游公厕、标识标牌等软硬件设施建设,完善旅游功能,提升旅游接待服务能力。

做实精细化管理。出台双廊古镇景区管理守则,推行景区管理街长制、巷道包保责任制和网格化管理责任制,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管理格局。整合综合执法大队、交警、市场监管等力量,大力整治交通和旅游市场秩序,促进旅游产业健康发展。

深耕智慧化旅游。推进智慧化旅游设施建设,实现5G网络、免费WIFI、光纤全覆盖。依托“一中心+N”应用模式,建成智慧化建设指挥中心。智慧酒店、智慧厕所、智慧停车场等全面接入“游云南”APP,提升游客“说走就走、自由自在、全程无忧”的旅游体验。

提升优质化服务。发挥餐饮客栈协会示范引领和行业自律作用,开展优质服务培训,建立“红黑榜”公示制度。多点布局游客咨询服务点,为游客提供咨询、调解等服务。健全游客投诉快速处置和“30天无理由退货”机制,让游客住得安心、吃得放心、玩得舒心。

“大融合”集聚发展

擦亮高质旅游“金品牌”

树牢全域旅游理念,依托大生态,融合大人文,联通大健康,培育新业态,打造新产品,塑造旅游品牌。

聚力打好文旅融合牌。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促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杨丽萍、张杨、沈见华、八旬、赵青等艺术家常驻双廊,培育舞蹈、建筑、电影、农民画等艺术业态。盘活优势资源,建设双廊艺术博物馆、艺术交流中心、伙山美术馆等艺术展示交流空间。打造“十小菜”等双廊“小时代”系列文创品牌,举办摄影展、音乐交流会等艺术文化活动,塑造文旅融合新优势。

聚力打好农旅融合牌。依托双廊白族农民画社、鸡窝咖啡等带动效应,拓展农旅融合新模式。打造主题采摘、生态农庄、农耕体验、花卉欣赏等农旅融合乐园,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探索形成游客、老板、艺术家“三上山”,劳动力、农产品、艺术品“三下山”的旅游扶贫模式,以山下旅游带动山上产业发展、山上扶贫拓展山下旅游,书写以农促旅、以旅兴农新篇章。

聚力打好康旅融合牌。深挖精耕康养旅游资源,打造集运动、休闲、度假、康养于一体的康旅圣地。评选双廊最美经营户、十大精品客栈、十大特色客栈,植入高端住宿及旅居业态,丰富西餐、咖啡、书吧等休闲业态,形成木夕大里、夕上双廊、村墅等一批有特色、品质高、叫得响的餐饮民宿品牌。实施旅游观光生态步道、生态廊道等康旅项目,形成山海互动、业态融合、康养度假新格局。

来源:大理日报

编辑 沈艺

审核 马永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