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古往今来,一位位文人墨客、学者良师在学堂里、春风中,用深邃的目光注视着莘莘学子,先贤们给后人留下了一段段不灭的记忆,身体力行地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景东文庙)
自然的时间记录着时空的日月变更,人文的历史演绎着城市的兴替发展。在这个属于老师的节日,让我们一起走进书香普洱,去探寻那些鼎盛一时的文运昌隆之地吧!
景东文庙
景东文庙位于景东县城西玉屏山下,建于清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是景东历史文化的缩影。它由照壁、畔池、泗水牌坊、魁星阁、六角亭、钟鼓楼、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和两侧的厢房组成,内设孔子及12哲雕塑,整体建筑庄严雄伟,气势非凡。
文庙主体建筑大成殿为单檐歇山顶抬梁式建筑,琉璃瓦面斗拱巍峨,飞檐交错,石雕重彩,装饰精美。檐下有斗拱28攒,正脊置宝顶,吻兽等,建筑配件雕龙刻凤,彩绘艳丽。两颗盘龙贴金柱别具匠心,工艺精湛。整体建筑既庄严宏伟,又古朴典雅,为滇西南地区保存较完整的古建筑之一。
墨江文庙
墨江文庙始建于清道光元年(1812年),由大门、泮池、五经楼、崇文阁、魁星阁、棂星门、星宿门、乡贤祠、名宦祠、东西厢房、天子台、大成殿、后殿等建筑群组成,全部采用榫卯式结构,气势宏伟,布局精巧。
墨江文庙是滇南规模最宏大的古建筑群之一,同时也是墨江县重要的历史人文景观,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2019年,墨江文庙被列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思茅一中(思茅文庙)
云南省思茅第一中学,前身可追溯到清朝道光初年(1821年)创立的思茅文庙讲习堂,至今约200年的历史。1915年,普洱道台刘宏庵在思茅文庙基础上创立滇南地区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中学,时称“普洱道立中学”。
这是一所钟灵毓秀、人才辈出的学校,在百年的峥嵘岁月里,文承百代,化古育今,厚重的文化土壤,孕育了各行各业的风云人物,数万名学子遍布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有的还远渡重洋,传播中华文化。思茅一中校内有思茅文庙、状元桥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普洱中学
普洱中学创办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是云南省第一所开设新学的学堂。这所百年老校,不仅在云南的教育史上有着重大的首创意义,而且也是一所名师荟萃、英才辈出的滇南名校。
普洱中学秉承“求知、爱国”的校训,培养了民主革命先驱吕志伊、庾恩旸,点燃思普区革命火种的共产党员杨正元、李晓春等大批优秀人才,为思普地区乃至全省人才的培养、新文化的传播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磨黑中学
磨黑中学创建于1941年,曾是思普革命活动的中心和培育革命英才的摇篮,有滇南小延安的美誉。1997年,磨黑中学被列为“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年,磨黑中学建成革命历史陈列馆并对外开放,成为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活动地点之一。
碧光中学
碧光中学建于1945年,是以罗正明(字光亮)为首的开明乡绅所建。新中国成立前,一度成为思普地区革命活动的指挥中心。1948年6月,中共思普特支碧光分支成立,同年9月成立中共勐主支部,碧光中学大部分学生于1949年秋参加革命,宣传党的思想,壮大党的队伍,为实现祖国边疆的解放作出了重大贡献。
(碧光中学旧址)
宁洱文昌宫
文昌宫位于宁洱县城风新街头,建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同治元年(1862年)毁于兵燹,光绪六年重修崇圣殿,旨在昭告天下崇文尚教,重视人才培养,希望文风昌盛文昌宫门楼为重檐歇山顶,雕梁画栋,建造考究,结构组合严密,雕刻工艺精湛,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宁洱黉学
宁洱黉学建于雍正十年(1732年),是清代黉学开办的教育读书的场所。宁洱黉学坐北朝南,现存大成殿和右厢房。大成殿为抬梁单檐歇山顶建筑,前檐走廊采用卷棚顶装饰,梁坊雕刻工艺精湛,采绘保存较为完整,对于研究普洱教育历史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艺术价值。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在教师节之际
我们以最诚挚的祝福向老师致敬
祝天下每一位老师
教师节快乐!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朱正 文
普洱市文化和旅游局、普洱日报、墨江发布、宁洱发布、火客供图
责编 谢同希
审核 邱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