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州文旅系统结合职能特点践行“为民办实事”,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文旅头条讯(融媒体记者 李娇蓉 文/图)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文山州文旅系统始终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以“切口小、发力准、效果好”为标准,牢固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结合自身职能特点,聚焦群众所盼所需,多措并举,组织实施系列活动,将相关惠企惠民政策措施落实落细,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深入有效开展,用实践活动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全面提升群众对文旅工作的满意度和认可度。

党组班子主动作为,筑牢根基

州文化和旅游系统党组班子热情高涨,扎实开展“为民办实事”工作,主动深入到社区、居民家中,倾听群众的呼声期盼和意见建议,认真梳理“我为群众办实事”的“一计划四清单”,形成为民办实事事项200余项,其中:单位为民办实事事项3项、党组班子成员为民办实事事项27项,5个在职党支部96名在职党员为群众办实事事项200余项;梳理问题短板8个,制定整改措施10余条。州文化和旅游系统主动把党史学习教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努力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

党支部找准切口,精准解难题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州文化和旅游系统在职5个党支部有效发挥党组织和在职党员的作用,着力解决群众各项“急难愁盼”问题,扎实推进“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工作,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办身边事。目前,局机关党委带领5个在职党支部向攀枝花社区报到4次,开展服务时长近20小时,5个在职党支部96名在职党员已全部完成报到工作,累计开展服务近200次、时长超过400小时,为群众办实事好事200余件次;5个在职党支部共制定服务群众清单事项14件,96名在职党员共制定服务群众清单事项158件,在系统内营造了“我为群众办实事”的良好氛围,形成了“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强大合力。

驻村工作队真心为民,真情帮扶乡村

州文旅系统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共5人,分别深入到广南县曙光乡牛泥塘村、羊箐村、小罗瓦村、花赛小组、花比小组、龙街坝村等地,帮助调解矛盾纠纷,开展了医保电子凭证激活、对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开展抢救性记录、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真心为民办实事,真情帮扶暖民心。

杨四宏于5月18日作为州文旅局乡村振兴工作队员被派往广南县曙光乡牛泥塘村驻村开展工作,期间,认真做好疫苗接种排查及宣传等工作。7月20日,积极响应州委关于强边固防、疫情防控决策部署,通过自荐,主动报名参加“文山州强边固防突击队”,成为广南县首批强边固防突击队员。

第一书记扎根基层,密切干群鱼水情

田茂功、胡鑫、杨得明3名第一书记分别到麻栗坡县铜塔强边固防工作队、麻栗坡县八布强边固防工作队、广南县曙光乡马堡村开展服务工作,积极主动为群众谋利益、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切实深入群众家中,深入田间地头,抱着一颗为民之心做好每一件群众的事情。

田茂功深入到麻栗坡县八布村各个村小组,开展好疫情防控培训、运送和发放疫情防控等物资、检查站所及防护网建设情况等工作,参加八布乡清河、物防建设清路行动,调解群众纠纷,入户宣传十个一律、疫情防控等政策,组建临时夜间巡逻队,加强对边境一线巡逻密度。

党员个人暖心服务,传递爱心

自“双报到双服务”工作开展以来,州文化和旅游系统广大在职党员响应号召,主动作为,下沉社区开展报到服务,党员们从自己的工作性质和专业特长出发,通过志愿活动为群众提供针对性服务,在一定成效上有效解决了社区人力、物力、财力不足难题,解决了一批社区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爱国卫生七个专项整治行动、疫情防控等工作中表现优异,社区在管理服务水平、治安环境、消防管理等工作方面成绩显著,社区群众满意度、参与度、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高。州文化和旅游系统在职党员96人均已全部完成报到工作,并全部参与服务活动,截至目前,已完成活动210次,累计服务时长718.19小时。

州文旅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扬实为民办实事事项4项,一是积极参与“爱国卫生七个专项行动”相关活动;二是推动文山州红色旅游文化展示馆建设;三是认真开展“十百千万”工程建设工作;四是认真开展在职党员“志愿式”服务群众活动,截至目前,已到居住的新安社区开展服务5次,服务时长达6.7小时。在刘扬的带领下,各党组班子成员提高认识,迅速行动,深入到社区开展服务。

优化营商环境,春风化雨惠企惠民

州文化和旅游系统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为企业办实事”的重要抓手,想企业所想、解企业所难、办群众所需,推深做实“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全州文旅系统党员干部励精图治,聚焦十大行动,结合工作实际,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进一步聚焦市场主体关切,加快打造“办事不求人、审批不见面、最多跑一次”和“全程服务有保障”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认真落实惠企政策,着力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优化营商环境,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2021年上半年,全州共接待游客2617.9万人次,排名全省第三,同比增长114.7%,增幅排名全省第二;实现旅游收入220.9亿元,排名全省第六,同比增长67.4%,增幅排名全省第四。

“万名人才兴万村”专家提供一竿子到村服务

州文化和旅游系统充分发挥专家智力、资源优势,创新“专家组团联系帮扶+专家定点帮扶+选派人才驻村帮扶”的服务方式,要求广大专家人才在“万名人才兴万村”行动中认真履职、主动作为,聚焦帮扶需求,发挥专业优势,切实落细落实各项工作任务;采取“乡(镇、街道)吹哨、专家报到”的服务模式,帮助解决产业发展、生态保护、文化生活、社会治理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坚持帮扶发展与人才培养相结合;目前,州文化和旅游系统共选拔出29名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到文山州30个村完成了报到,了解到30个村内的情况及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共35个。

2021年6月以来,州文化馆副馆长李文聪针对马关县马洒村侬人古乐提升打造工作需求,开展了历史沿革调查、存在问题分析,并帮助协调工作持续推进。截止目前,李文聪共先后进村开展指导帮扶工作18天,收集马洒侬人古乐相关音频资料100余分钟,录制视频资料80余分钟,收集整理乐谱7首,组织排练30余场次,服务人次800余人(次)。

州文旅系统始终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党组班子积极主动作为,结合自身职能特点,扎实推进在职党员、党支部、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学党史践初心,扎实为民办实事,助力乡村振兴,同时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助力惠企惠民工程,让“为民办实事”这棵大树开花结果。下一步,州文化和旅游系统将继续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在文化惠民、文物保护与利用、旅游规划等工作上下功夫,同时征集和调查研究梳理出的问题清单,围绕群众急难愁盼的突出问题,结合文旅工作实际逐一解决落实,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文旅工作不断发展的强大动力。

部分图片由文山州文旅局提供

责编 谢同希

审核 邱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