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蕴县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

在额尔齐斯河的源头,居住在新疆富蕴县的各族儿女团结一心谋发展共奋进,谱写了一曲情深意浓的长歌,民族团结之花在这里常开常盛。

构筑精神家园。近年来,富蕴县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各族人民在共居共学共事共乐中不断交往交流交融,通过开展“民族团结+互联网”行动,依托“富蕴零距离”微信公众平台和富蕴新闻,每周开设一期“民族团结”专栏;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培训课程,组织开展了学习、培训、座谈会等各类活动180余场次,受教育干部达3200余人次;在主要街道悬挂国旗、红灯笼、中国结,在人流密集区域、双拥公园、滨河景区(3A)悬挂永久性展板42块,各部门单位制作展板210余块,举办民族团结图片展12期,建设14个民族团结文化小品景观游园,形成了“一进三横两纵+延伸”模式,引导各族干部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培树示范典型。充分发挥典型示范的引领作用,富蕴县形成了人人维护民族团结,人人参与民族团结的浓厚氛围,凝聚起了全社会共同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强大合力。自1982年以来,富蕴县共召开表彰大会16次,表彰民族团结模范集体434个,模范个人905名,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国家级3名,自治区级8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马丁别克•木拉提汉等组成宣讲团深入牧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宣讲380余场次,受教育群众达6万余人次,被称为“没有屏幕的电视机,能对话的收音机”。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马丁别克•木拉提汗再次立下了将党的声音和各项惠民政策传到千家万户的铮铮誓言。

互嵌凝心聚力。富蕴县已基本经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社区环境分布特点,从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实现了交往交流交融。你到城里来,我到乡下去,“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成为了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的强大精神纽带。目前,全县干部职工累计开展走访交流活动约10.1万人次,为结对亲戚做实事好事3.6万件,共开展各类融情文体活动达6.5万场/次。

突出示范引领。富蕴县坚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人文化、实体化、大众化开展,持续升级打造赛尔江西路社区、恰库尔图镇清真寺等民族团结“十一进”示范点,通过典型示范带动全县创建工作,确保富蕴县创建率在95%以上。2016年,可可托海干部学院创建为全国民族团结教育基地,学院研发了《民族团结是可可托海建设发展的基石》等三大核心课程,开发了包含马丁别克和霍一清感人事迹情景剧的激情教学模式,以地质陈列馆、“三号矿坑”等为实地,累计举办各级教育培训班125期,培训党员干部1.6万余人,受教育群众达8万余人次。

增进民生福祉。近年来,富蕴县坚持民生优先,将财政支出的77%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各族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持续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实施安居富民、牧民定居3136户,各族群众居住条件明显改善;义务教育向优质均衡迈进,投入3120万元,投入3亿元,完成17所城乡学校提升改造和第一中学、第一幼儿园搬迁项目,办学条件得到全面改善;S11高速公路全线贯通,富蕴至准东铁路实现通车,富蕴至库尔勒、克拉玛依、阿勒泰航线全面开通,极大改善各族群众出行条件;投入3.62亿元,稳步推进县域综合医改,各族群众殷切期盼的中医院建成投用,解决了各族群众日益增长的中医药服务需求;累计投入援疆资金1.45亿元,实施阿舍勒新村、新新社区等援疆项目43个,极大改善我县基础设施和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来源 新华网

责编 刘榕杉

审核 邱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