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州永仁县宜就镇是典型的山区民族聚居乡镇,近年来,宜就镇高度重视民族传统文化挖掘、传承、保护、弘扬,支持以彝族刺绣为代表的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着力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将贯彻落实民族政策、排查化解矛盾、发展民族经济、增进民生福祉相结合,不断夯实发展根基。

目前,永仁镇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5人,永仁宜就火把新村刺绣专业合作社社长李永秀是彝绣传承人之一。“因为喜爱,所以坚持。”在交谈中李永秀无数次表达自己对彝绣的喜爱。幼时的她看到母亲和外婆绣刺绣后,便对刺绣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母亲和外婆的耳濡目染下,8岁时的李永秀就可以绣出一些花样。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永秀的刺绣技艺在宜就小有名气。8年前,她在宜就镇开了一间自己的铺面,平时只要绣娘愿意来找她学刺绣她都会无偿地教授他人。这些绣娘里,最小的12岁,最大的80多岁,她们都深爱这门技艺。

(李永秀和绣娘们一起绣花)

(正在学习绣花的12岁“绣娘”)
2018年,永仁宜就火把新村成立刺绣专业合作社,李永秀成为了该合作社社长,在政府的扶持下,合作社采取“彝绣+产品”“提供技术和原材料,利用高于市场价回购集中销售”的模式,在3年中就带动80余名妇女社员实现“零投入”居家灵活就业,人均年增收超过8000元。绣娘们在家就能赚钱,真正实现“农村妇女背着娃娃绣着花,增收致富还顾家”。除了合作社的订单,社员绣的手机包和民族包也十分的畅销。

(彝绣车间机器正在工作)
彝绣是一门手艺,是一种传承,也是一种民族符号。受李永秀的影响,她的女儿也对彝绣充满了喜爱。“女儿负责打版设计,我们绣出成品。我们的产品鲜艳华丽,针脚细密,针法灵活,回头客订单很多,一针一线都是艺术品,一花一朵都是民族符号,我们都很有信心绣出美好生活。”李永秀激动地说到。


来源 永仁县融媒体中心
记者 李舒琪 通讯员 王婷 文/图
责编 杨 奥
审核 邱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