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群众办实事 | 紧贴民生办实事 法治阳光暖民心 ——云南省司法厅立足职能实干为民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关于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的决策部署,切实将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转化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实际成效,云南省司法厅真正把实践活动贯穿到教育整顿的全过程、各环节,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在实干实践中解决民愿民盼、赢得民心民意。

开展民营企业“法治体检”活动。为更好的把服务民营企业工作落到实处,省司法厅、省工商联、省律师协会制定《云南省民营企业法治体检专项行动体检表》《云南省民营企业法治体检诊断报告书》,出版《云南省民营企业法治体检专项行动读本》;选优配强“法治体检”专项活动律师队伍,建立由1500名以中共党员为主体的优秀律师组成的法律服务团,为民营企业“一对一”开展免费“法治体检”;持续开展“法律咨询进企业、法治宣传进企业、法律援助进企业”(法律三进)活动,帮助民营企业从意识形态上强化法治思维,从内部控制上化解纠纷困难,从长远治理上提高防范化解风险能力;建立健全“万所联万会”机制,搭建优化律师服务民营企业新平台,加强日常联络和情况会商,向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及时反映民营企业诉求,设立服务岗、工作站,协助工商联、商会做好法律服务工作;健全律师梳理、诊断民营企业法治体检表工作机制,协助市场主体增强法治思维、法律意识及风险防范意识;建立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律师服务民营企业机制,积极为企业项目生产复工提供法律支持,结合南亚东南亚实际,为境外中资企业提供法律意见。

开展“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活动。推动乡村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全覆盖,以司法所为依托,推动乡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与司法所一体谋划、一体建设、资源共享,综合运用司法行政职能优势,为乡村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保障困难群众获得优质法律援助,包括突出农民工、特殊群体、易返贫致贫户“三类服务对象”,加强法律援助与公证、司法鉴定工作衔接,深化“法援惠民生 助力农民工”活动,鼓励引导更多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参与法律援助工作等精准服务;促进法律服务多元化专业化,结合云南实际,选配通晓民族语言和风俗习惯的民族调解员“下乡送法”,提供“汉语+当地民族语”双语调解服务,开展乡村企业“法治体检”等活动,推进乡村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推进法治乡村建设,积极组织基层司法所、律师、公共法律服务工作者深入农村,广泛开展普法宣传,实施乡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推进“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拉近法律和村民的距离,不断提高乡村法治化水平,为建设美丽乡村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开展“万名律师进街下乡”活动。组建“万名律师进街下乡”法律服务团,充分发挥律师在法治宣传、法律咨询、法律顾问、诉讼代理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服务并解决好群众遇到的法律问题;综合运用12348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依托4277个“法润云南”微信群,督促引导律师当好“法治社长”,按时推送各类法律咨讯,定期举办法治专题微讲座、以案释法微讲坛、线上调解微视频,实时解答法律咨询,提供法律服务;开展“100+100党支部结对”律师事务所党支部服务街道、乡镇党支部,党员律师联系基层群众实践活动,形成“基层群众法律需求清单”“基层困难群众法律面诊集”“基层弱势群体法律疑问册”,为群众精准提供代书代理等公益法律服务;继续选拔推荐全省优秀律师事务所和律师,担任各州市、县、乡(镇)党委政府和贫困村律师法律顾问,为党委政府提供专业法律意见,引导当地群众以理性合法方式维护自身权益、化解矛盾纠纷;积极参与街道、乡镇、社区、村组组织的公益活动,用好用活党员律师“双报道”机制;积极担任“街道社区普法志愿者”“乡镇村组法律辅导员”,突出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宣讲,以及与乡村振兴相关的政策法规解读。

来源 云南司法行政责编 谢同希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