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市:人才是乡村振兴基石

习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提出要“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笔者认为,乡村振兴人才是基石。习总书记讲,戏好要靠唱戏人。我们也深切地感受到,乡村如果没有人才,再好的政策也难以实施,再好的资源也难以利用。所以,我们要“筑好巢、引好凤”,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人才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外引人才,打造“强军”。大家都知道的朱有勇院士产业扶贫事例,很好地证明了我们的农村产业振兴需要有更多的“朱院士”参与其中。所以,要积极争取、协调将院校、科研院所的科研基地、实习基地建到农村,把他们的实验成果、实验地搬到乡村来,带领培训村民一起参与;切实落实“万名人才兴万村”“干部回乡规划”行动、派驻乡村振兴干部等政策,引入高层次人才服务基层;鼓励支持企业家、创业者或者农村老党员、老干部等,积极为家乡发展献计献策、贡献力量,引导原籍企业家、专家学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经济文化能人等群体,以投资兴业、援建项目、助学助教、捐资捐物、法律服务等多种方式反哺故里、报效乡梓。

培养人才,打造“稳军”。针对当前农村优美环境、特色民俗等优势资源及产品销路等问题,大力实施乡土人才培育工程,发挥各级各类创业大学、创业孵化基地、劳动力转移等平台作用,依托一主多元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培训体系,突出目标导向、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实行分类、分级、分层培训,培养更多的“土专家”“田秀才”等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和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领头雁”,为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注入源头活水,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人才保障。

选好人才,打造“领军”。再好的蓝图落实抓不好,也是镜中花、水中月。乡村干部就是乡村振兴“蓝图”的最终贯彻者和执行者。所以,我们要选好配强村级干部队伍。要从本村党员群众认可度较高、综合能力素质较好、带领群众致富能力较强的致富带头人、大学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等优秀人才中选任村干部,并培养他们有敢立潮头的勇气与担当,立足实际的踏实与勤奋,开放开拓的眼界与思维,建立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乡村干部队伍。让他们争做“三农”政策的宣传员、农业科技的传播者、科技创新创业的“领头羊”、乡村振兴的带头人,切实为乡村百姓做好事、做实事,让农民群众信他们、服他们、听他们、跟他们。

来源 大理市农业农村局 杨瑞梅

责编 谢同希

审核 邱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