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帕密帕》,拉祜人的创世歌舞诗!(上)

拉祜族叙事长诗《牡帕密帕》,是浩瀚的拉祜文化中的一个璀璨明珠,在民间文学中具有普遍代表意义,是拉祜族历史文化研究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料。


拉祜族歌舞诗《牡帕密帕》分为四个篇章,分别是《阿霞硕阔(生命礼赞)》《尼阔哈阔(岁月足迹)》《朋阔湃阔(笙声不息)》《标莎尼哈(吉祥日子)》。这四个章节体现了拉祜人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民族哲学以及追溯生命之源的宏大命题。走进普洱,走进澜沧,走进拉祜人,一定去看看这部史歌篇章。


《阿霞硕阔(生命礼赞)》描述了古时候没有日月星辰,不分昼夜,宇宙像悬空的蜘蛛网,天神厄莎雅莎和他的助手像蜘蛛一样居住在网上。厄莎雅莎,创造了天地万物,把金子做成太阳,银子做成月亮,手泥做成动物,脚泥做成树木。随后,厄莎雅莎种了一棵葫芦,葫芦长大成熟,孕育出了拉祜人的壮阔史诗。


这是拉祜人对于生命之源的思考,更是拉祜人面对“从哪里来”这个宏大命题,给这个世界的答案,给自己的答案。一个民族只有知道自己从哪里来,懂得敬畏什么,这个民族才能够在历史的舞台上站住脚,然后一步步实现自己的价值。如同坐标系一般,这就是最重要的坐标轴,拉祜人的生命起点,从这里开始,文化基础也从这里开始,而滚滚翻腾的澜沧江在见证着、诉说着这段不朽的传奇。


《尼阔哈阔(岁月足迹)》写拉祜人以打猎为生,后经由时间推移,开始逐渐种田的故事。整个故事宏伟大气,充满了拉祜人在岁月之中,走过的风雨足迹。猎虎的民族从此走进了人类历史的舞台,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世界观,慢慢开始创造自己的文化、织就自己的华裳,开始了自己的农耕火种。岁月赋予了拉祜人新的使命,这个猎虎的民族在自然丛林中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智慧与传承。


 

这部分以猎歌与打谷调为主,向人们展示了拉祜人日常劳作中的集体文化与民族特色。耕种,是拉祜人对于大自然的感恩,打谷调更是拉祜人对于天地的歌颂。他们是丛林的孩子,也是万物有灵、众生平等中的重要一环,他们在历史的苍茫中开始有了自己的位置,在这里完成了与万物的对话。这是一种无需声张的厚重,也是一种淡然伟大的从容。

《牡帕密帕》前两个章节表现出拉祜族迁徙的悲壮,通过拉祜歌舞阐述了拉祜人由游牧狩猎民族到农耕民族的历程,折射出拉祜族民族文化的历史变迁,拉祜族的独特性和包容性也通过这个形式呈现在了世界面前。拉祜人通过这两个阶段,展现了一个民族的诞生,确立了自己在世界上的坐标,这是一个民族存立于世界的基础。

通讯员 子涵 文/图

责编 杨   奥

审核 邱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