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榜样】向他们致敬!

10月25日下午,由云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云南法制报、云南政法融媒体中心共同承办的“2020年度云南十大法治新闻人物”颁奖典礼在云南海埂会堂举行。

云南司法行政系统有2人

荣获“2020年度云南十大法治新闻人物”

他们是

云南省小龙潭监狱中心医院治疗科科长

桂家华

元谋县司法局普法与依法治理办主任

李学平

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故事


桂家华:坚守武汉方舱56天的监狱警察

致敬词

监区一角,有你忙碌的身影,疫情一线,有你专注的眼神,请战书上,写满你作为警察的忠诚,病历本上,记载着你从医30载的仁心。

时时以担当为念,刻刻以生命至上,方舱医院坚守的56天,记录了你搏命的姿态,彰显了你对党的赤诚。

“我当时想过,去了有可能回不来,但我是一名警察。”回想起2020年那场疫情,桂家华感慨良多。

疫情暴发后,这名监狱领导口中“有急难险重任务第一个想到的人”、同事口中“遇到疑难杂症的主心骨”,第一时间加入云南省第一批支援武汉的医疗队。

没有确定病毒来源,没有明确的医疗方案,甚至缺乏必需的医疗物资,和诸多逆行者一样,走进方舱医院的桂家华几乎以搏命的姿态坚守在疫情一线。

武汉市方舱医院收治的大多是重症病患,进舱首日,面对300余名病人,桂家华迅速投入工作,不知疲倦地问诊、分诊、出方案,每次完成任务,脱下防护服,他的衣服都被汗水浸透,脸上布满口罩和护目镜留下的深深勒痕,反复消毒的双手也渐渐粗糙皲裂,又痒又痛。

由于呼吸困难,桂家华好几次差点晕倒在诊疗室,就是这样以命抢命的奋斗,他和同事将1174名病患治愈700余例,医护人员无一感染。2020年4月8日,他们终于凯旋。

实际上,桂家华已不是第一次这么拼命了。在小龙潭监狱工作32年,他几乎每天都与身患艾滋病、精神病等各类病症的罪犯打交道,时常面对职业暴露风险,而重压之下,他却表现得愈加出色。

受监狱条件所限,桂家华担任的是全科医生,行医难度指数较高。他每年都要订阅6份以上医学杂志和书籍,一有空就钻研。

正是坚守32年的初心和本色,桂家华摸索艾滋病犯管理“六大要素”、精神病犯“四同步一训练”、传染病防治“管理五步走”等特殊病犯管理治疗方法,使狱内精神病患者复发率下降80%。

2020年9月,桂家华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了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李学平:35年超长“在线”的普法人

致敬词

20余双断底胶鞋,曾踏遍彝州的村村寨寨,30余载普法创新成果,终不负一生的勤勤恳恳。

“扫盲”不易,“普法”更难,他走在普法工作的最前沿,钻进群众心底最深处。用铁脚板,走出普法新路,用为民初心,建设法治彝乡。

一双胶鞋、一根拐杖、一本《九法一条例问题解答》。从35年前第一次普法开始,元谋县司法局普法与依法治理办主任李学平的一生都奋斗在普法战线上。

“李同志,你讲的这些用不着。”35年前,李学平第一次去村里普法,追着村民每晚在彝族传统火塘会上讲普法课,可村民都躲着他。

普法宣传工作接连“碰壁”,李学平有些灰心丧气。但不久后发生的一件事,彻底改变了他的想法。

一天,一名60多岁的大妈向李学平求助,大妈育有3名儿女,她选择让小女儿为自己养老。可小女儿家境不好,大妈希望经济条件优越点的大女儿给些赡养费用。

然而,按照彝族的习惯,为父母养老的子女继承家产,其余子女可不再尽赡养义务。大女儿坚持按习惯办,村里话事的老人们也都支持依照祖宗规矩办。

万般无奈之下,大妈想起了李学平,依稀记得他到村里普法时曾提到,“有个什么法专管儿女不养父母的。”

李学平得知情况后,反复到大妈的大女儿家进行调解,把关于赡养的法律法规讲得明明白白。最终,大女儿同意给母亲支付赡养费。这件事让很多村民知道:“法律,是用得着的。”

渐渐地,李学平不再照本宣科,他把每个法律条款都配上故事,帮助村民们理解,听他讲“法”的人也慢慢多了起来。

从“一五”普法到“七五”普法,李学平一干就是35年,如今57岁的他仍奋战在普法一线。20多年来,李学平将“驻”变为“筑”,元谋县先后被云南省委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全国普及法律常识办公室评为“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

“八五”普法启动,还有两年就要退休的李学平筹划制作上万本民法典知识读本免费送到乡村。


来源:云南司法行政

编辑 沈艺

审核 龚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