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艺丨“世说新艺”——当艺术家遇上世博园(一)

编者按:园林和艺术有着悠久的缘分,无论是近现代西方绘画大师莫奈、毕沙罗、梵高、克利姆特,还是中国的艺术巨匠吴昌硕、齐白石、张大千等人都喜欢描绘他们日常居住、旅行所见的那些美丽花园乃至梦幻中的神秘花园。《格尔尼卡》、《思想者》、安迪沃霍、毕加索、蓝色多瑙河,这些耳熟能详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家也都曾在世博会历史上留下过浓墨重彩的一笔……

坐落于春城昆明的世博园,是目前国内保持最完整的国际A1类园艺博览会旧址,同时也是本地自然与艺术的结合体,“博·艺”系列就是新世博园与艺术家之间对话沟通的窗口。

薛滔:以艺术对话生态新机

薛滔

◆ 1975年生于云南大理。

◆ 1994年在大理创办现代艺术群体“红心社”;

◆ 2005年在北京创建“候鸟天空”艺术空间,积极推动云南艺术家与各地的联络。

◆ 2012年从北京回到昆明,积极推介本地新兴艺术家,为年轻艺术家撰写文章。作为活动组织人、策划人、联络人,为云南本地艺术家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世博园让我们回归自然

“‘自然与艺术共生、艺术为自然赋能’是世博文创群落的发展理念,它是世界园林园艺大观园。城市中的绿化带是人工的,它并不是自然本身,而世博园可以让人们回归自然,这与我的作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薛滔老师说。



(作品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作为一名坚持环保,倡导自然发展的艺术家,薛滔在十多年的创作中通过报纸塑造系列装置艺术作品。他认为,报纸在变成社会信息的载体前,是生长于自然的草木,它同样承载着自然的信息。他希望通过我的作品让人们更加关注这个时代、关注自然,向人们传达环保、自然、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这与世博园倡导“自然与艺术共生、艺术为自然赋能”的发展理念相一致。

世博精神的自然延伸

由于COP15在昆明召开的原因,昆明世博新区开发建设有限公司面向昆明市中小学生发起“我是自然创想家”生物多样性主题彩绘公益活动,鼓励参赛者在绘画创作过程中,传承’99世博会精神,唤醒人们对昆明世博园的美好情怀。

薛滔因为其多年报纸的循环利用、草木共生、自然环保等创作理念而成为活动的特邀艺术家之一,在薛滔看来,艺术需要传承,保护自然的理念同样需要传承,昆明世博新区公司本次能够凭借自身国企的影响力举办这一活动,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到这一公益活动,让世博园“与自然共生”的精神得以延续,这不仅是一件有创造力的事,同时也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换了新装的‘灵灵’即将成为世博园中自然童真的一道风景,构建世博园新记忆,变成延续新世博精神、城市精神的载体,这一行为本身就特别新颖且充满童趣,让下一代知道保护环境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

用艺术传递世博精神

对于世博园今后的发展,薛滔说:“昆明世博园自然生态是做的很出色的,如果再能结合上人文生态,搭建一个多功能城市共享平台,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它会让世博园的形象更加立体,丰富世博园的内涵,增强吸引力。我相信世博园有实力完成这个事情,如果真的有这样一个美术馆,我不仅会将自己的作品放进去,还很乐意发动身边的艺术家朋友参与其中。”

张晋熙:自然是易碎的

张晋熙

中国卡通一代代表艺术家,1973年出生云南曲靖,1999年本科毕业。

◆ 2003年作品《无痕系列》作品被多伦美术馆收藏;

◆ 2006年辞职在云南、北京、上海等地从事职业艺术活动;

◆ 2016年至今在云南从事艺术教育,现任教于昆明理工大学。


保护玻璃一样的自然

张晋熙的作品以玻璃人绘画为主,就如他所说,流光溢彩的玻璃是美丽的,也是易碎的,就像是我们生存的自然一样,充满了生机和魅力,但是它同样是“易碎的”,需要人们共同去保护。云南本身就是动植物王国,是我国西南环境的保护屏障,昆明世博园的存在很好的宣传了这一点。

“随着城市的发展,前几年的昆明几乎看不到小鸟和小动物,我的一个朋友家在世博园附近,经常能看到很多小麻雀和松鼠,这与世博园的生态保护密不可分。绿色是生命的色彩,充满绿色的城市才能更加生机勃勃、活力四射。世博园很好地推进了昆明市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为城市未来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张晋熙欣喜地说。

“生态+人文”点亮童年

在张晋熙的系列作品《童年的玻璃人》中,透明的孩子,折射出世间的斑斓,孩子的眼中,本来就有无穷无尽的色彩。他经常想,该给自己的孩子,准备怎样的童年?

(作品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对于这个问题,张晋熙这样回答:“我经常会带自己的孩子去世博园,它在自然生态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对于孩童的环保教育是有利的,这次‘我是自然创想家’的公益活动对孩子来说是充满意义的,可以让他们的童年更加完整。世博园在人文生态上可以更进一步,向‘人文生态后花园’发展,比如现在很多人喜欢国学,世博园可以以此为契机,在园林里举办一些艺术人文活动,让家长和孩子们模仿古人,学习国学、艺术和生态知识,宣传环境保护的同时也增添了人文内涵,让昆明和云南的人拥有一个集‘生态+人文’的学习场所。”

艺术装点世博园

世博会是一场汇聚着文明与文化的国际盛会,它的每一次举办,都对社会进步、科技创新、城市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也会留下大量的文化艺术遗产。世博园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它的各个园林让观众能够从多种角度感受世博,体会艺术,思考世博与艺术的关系,和自身生活的关系,引起他们对艺术的共振与回响。

对于世博园和艺术的发展,张晋熙充满信心:“世博园为艺术构建了一个广阔的平台,营造了空前的关注度,而世博园的艺术不应仅限于园区,更应渗透至城市各个角落。正如世博会是城市迅速发展和更新的一次契机,世博园同样也应该作为艺术发展的契机,并因其发展而反作用于城市的发展,助力社会的转型、经济的振兴、文化的重塑、精神的凝聚等多重价值取向的实现。”

来源 昆明世博新区

文 杨岚兰

摄影 张永强

责编 刘榕杉

审核 邱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