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云“古八景”之神奇的“叶镜湖天”

从祥云县城出发,沿着320国道一直往东南走20公里,到达云南驿镇高官铺村,路旁那个清澈平静的水潭,一湾清幽幽的深潭碧波荡漾,湖边村庄环绕,山上建有小庙,阡陌纵横,黄绿相间,高原平坝的湖光山色十分宜人。这就是传说中的“叶镜湖”。

据《乾隆·云南县志》记载:“叶镜湖,在治之东南三十五里官道旁,储水塘余三十亩,岸旁有石如镜,作蔚蓝色,以水涤拭,湖光山色一一毕现。”意思是:叶镜湖,距离东南三十五里的大路旁,有一个占地三十亩左右的蓄水塘,岸边有一块蔚蓝色的大石,石面光滑如镜面,如果用水洗涤干净,石块就可以照得到旁边湖光山色的美景,十分神奇。古时诗赞道:

鉴石依然照胆寒,湖光一片两相看。

秋来落叶飘飘影,莫作温峤玉镜观。

这就是祥云的“古八景”之一的“叶镜湖天”,也叫“月镜壶天”。

据《光绪·云南县志》记载,大理喜睑(今喜洲)人段思平(893~944年),大理国的缔造者。其家族世代为南诏国武将,段思平因为累积军功而升任为大义宁通海节度使。937年,段思平向东方的黑爨三十七蛮部借兵,讨伐大义宁国王杨干贞,灭大义宁国,建立大理国,设国都在大理,大理国政权连续300余年。而最具神奇色彩的是,传说段思平在云南县(今祥云县)境内的叶镜湖边得一匹神马,膘健体壮,日行千里,助他挥兵向西,所向披靡,最终成为大理国开国帝王。传说中这个神秘而具有魔力的“叶镜湖”就是这个低调的小小的水塘。

在叶镜湖边,还流传着一个民间故事:云南县地势较高,蓄水困难,降雨量又少,常年干旱,百姓年年抗旱艰难。有一年又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旱,百姓几乎颗粒无收,生活十分悲惨。而高官铺村边的小湖只有在雨水好的时候才能稍有蓄水,连续几年干旱,湖底早已开裂,滴水无存。烈日炎炎,大地似乎快要着火,庄稼被烤得枯脆。老百姓叫天不应、叫地不灵,十分悲惨。有一天,村里来了一个要饭的老妇人,她头戴围巾,声音低哑,顶着火辣辣的太阳去乞讨。村里人都没有见过她,家家锅底只有几棵本村本土栽种的黄萝卜拌包谷面。不管她去到哪家敲门,家家都会从锅底盛出一小碗萝卜拌面。看着碗里的救命粮食,要饭老奶奶忍不住低头哭了。她从烂包袱里拿出一条小小的干泥鳅递给一个小伙子说:“你瞧,这是我捡来的一条干泥鳅,我舍不得丢掉,把它放到村边的那个水潭里吧,它会救你们呢!”小伙子半信半疑攥着这条又干又硬的泥鳅,忍不住好奇把它放在了干水潭的裂缝里。第二天一大早,全村人还在酣睡,忽然听见一声尖叫:“大家快来看啊!大家快来看啊!”村民们急忙爬起出门一看,全部惊奇得张大嘴!原来村边那个干涸的泥潭变成了一个碧波荡漾的大水潭,湖里还不时跃起一条条活泼的鱼儿,欢快无比!全村人兴高采烈,奔走相告。很快,大家就相互传说起来,说是昨天来要饭的老奶奶原来是观音菩萨显灵,她老人家要来试试这个村里的人有没有爱心,值不值得搭救,所以才来讨饭,而她给的那条干泥鳅却是一条可以在此水潭中安身吐水的小黑龙,小黑龙可以保这个村水源富足,农事顺利,让村里人不再遭受干旱的折磨。

从此,不管遇到多大的干旱,高官铺村旁的水潭从来没有干过,湖边杨柳依依,翠竹掩映,湖中鱼儿嬉戏,鸭儿推波,水草妖娆。春季,湖边花红柳绿;夏季,柳荫浓郁;深秋赏月,月影婆娑,就如一轮满月镶嵌在绿野中;冬季,湖面结起薄薄的冰层,孩子们捞起一块,小嘴嘟起对着冰块使劲吹气,吹通一个小洞,找根水草穿上拎着回家玩耍,其乐无穷。这个水波荡漾的水潭和湖边大石块成了有名的古景,清代诗人王致贤在湖边石碑上题字:“月镜壶天”。后来,又有描绘“叶镜湖天”绚丽风光的绝句,诗云:

叶浮镜面镜湖滨,石镜巉岩别有神。

品藻分明今古鉴,毫毛倒竖往来人。

如将鼓铸娲皇冶,不可磨灭宝月轮。

我本无心心即是,灵台炯炯历风尘。

而湖边的那块平静如镜的大石块,年年月月伫立在湖边,倒影着村里的青瓦白墙,相守着岁月的流逝。澄碧的湖水、皎洁的月光、平静的石块,在祥云东南一隅静静地生长。

通讯员 李雪 文/图

编辑 沈艺

审核 邱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