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美临沧”这样描绘,解读《临沧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2021—2025 年)》

近日,临沧市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印发了《临沧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2021—2025 年)》(以下简称《规划》),聚焦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将通过一系列新举措,描绘新时代“大美临沧”的美丽蓝图。

目标:打造省内领先、国际国内知名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规划》以临沧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为基础,以现有的乡村旅游资源为开发重点,加强乡村旅游开发与高原特色农业、民族文化、历史文化古迹、自然生态的结合,充分发挥临沧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通过旅游资源创新整合,逐步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丰富完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业态,不断提升乡村旅游品质,培育打造精品旅游路线、新业态,促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旅游兴村、旅游强镇、旅游富民的发展目标。

到2025年,力争创建2个全域旅游示范县、5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个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2个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3个云南省乡村旅游集聚区、30个云南特色旅游名镇名村、12个农旅融合田园综合体、3个临沧市级乡村旅游创新发展示范县,培育打造150个旅游示范村、50个旅游品牌村、21家半山酒店、300家精品乡村民宿客栈、37条精品乡村旅游线路,初步将临沧市建设成为省内领先、国际国内知名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全市乡村旅游接待游客数量达到4300万人次,实现乡村旅游收入610亿元,实现当地农民增收20%。树立临沧“大美临沧、美在乡间,花开四季、香飘八方”的乡村旅游品牌,扩大对外交流,提高临沧的知名度;通过旅游综合开发,增进城乡沟通,促进当地农民就业,探索乡村振兴的“临沧样本”,力争到2025年直接带动当地从业人数7.5万人,间接带动相关行业的就业人数26.25万人。

《规划》展望到2035年,将临沧市建设成国际国内知名的乡村旅游目的地、云南省乡村旅游发展先行区,谱写文化强国和乡村振兴的“临沧篇章”。

布局:构建“一核二带八地”差异互补格局

《规划》立足临沧实际,按照“多规合一”的总体要求,力图通过“一核二带八地”的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差异互补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促进区域特色发展,培育打造系列乡村旅游产品和精品线路,推动临沧文化和旅游产业“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智慧化”发展。

“一核”,即紧抓大临铁路、墨临高速公路开通,以及临双高速即将通车的契机,加快推进临翔区、双江县与乡村旅游点之间的互联互通,整合两地民族文化、历史文化、茶文化、生态文化等资源,加快推进乡村旅游“吃、住、行、游、购、娱、网、厕”八大要素建设,改造提升现有乡村旅游接待设施,重点发展田园观光游、茶文化体验游、康养休闲游、民族文化体验游、非遗主题旅游、研学旅游等乡村旅游产品,打造“临翔—双江乡村旅游核心区”,成为临沧乡村旅游集散中心、展示窗口,引领全市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二带”,即发挥临沧沿边、沿江的特点,培育打造沿边美丽乡村文化旅游带、澜沧江沿岸乡村旅游带两条乡村旅游带,重点培育边境探秘游、民族文化体验游、边地文化体验游、“水上巴士”水上漫游航道旅游、沿岸乡村观光游、茶文化体验游、跨境旅游等乡村旅游产品,推动全市乡村旅游协调发展。

“八地”,即结合临沧实际和特色,推出临翔“旅居康养”、云县“休闲养生”、凤庆“茶马文化”、永德“营地度假”、镇康“边地风情”、耿马“边关糖城”、沧源“秘境佤乡”、双江“美丽乡村”八大乡村旅游主题目的地,满足本土居民和外来游客的多层次、多元化旅游需求,助力临沧全域旅游发展。

任务:补齐要素短板 推动乡村旅游健康快速发展

丰富乡村旅游产品体系。以农业为基础,拓展农事体验、农业休闲、农村康体、森林生态观赏等旅游功能,规划特色乡村旅游线路,着力推动传统观光农业旅游产品向观光、休闲度假、康体、体验相结合的复合型观光旅游产品转变,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

结合临沧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牌”,整合绿色食品、地热温泉、美丽田园、美丽乡村等康养资源,大力开发养生饮食、健康庄园、温泉庭院等乡村康养旅游项目。因地制宜地打造特色乡村民宿客栈,以住宿功能为主要载体,把相关业态与民宿结合起来,形成“民宿+”个性化复合型休闲度假产品。结合临沧特点,实施“半山酒店”建设工程,力争到2025年建成21家半山酒店,打造高端精品住宿接待。

构建乡村旅游目的地体系。积极开展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中国美丽田园和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创建工作,重点打造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镇、村、点、乡村旅游景观名镇名村、少数民族特色小镇、乡村旅游特色小镇、旅游特色村等立体化的乡村旅游目的地体系。

力争到2025年,培育建成1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打造3个临沧市级乡村旅游创新发展示范县;集中全市力量将沧源自治县创建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努力将临翔区、耿马自治县、双江自治县创建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建成10个全国特色旅游景观名镇村,30个云南特色旅游名镇名村;重点提升云南省级少数民族特色小镇——南美拉祜族乡南美小镇,进一步挖掘临沧民族文化,培育打造16个市级少数民族特色小镇;建成102个乡村旅游示范村、50个旅游品牌村,围绕云南省“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创建工程实施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重点打造一批民族文化旅游村,打造一批“一村一特色、一院一主题”的乡村旅游品牌村、旅游庭院,实施A级乡村旅游点打造工程、乡村旅游庭院建设工程,形成形式多样、种类丰富的产品供给体系。

不仅如此,《规划》结合临沧实际,加快以乡村旅游道路、停车场、旅游厕所等为主体的旅游基础服务设施建设,补齐“吃、住、行、 游、购、娱、网、厕”八大要素短板,改善全市乡村发展旅游基础条件。对接数字乡村发展战略,抢抓“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实施临沧乡村旅游智慧化建设工程,完善导游、导航、导厕、导览、导购等智慧旅游服务。

结合乡村振兴,引导和鼓励各地结合自身特点探索乡村旅游经营管理模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不断探索创新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推动乡村旅游健康快速发展。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刘娅娟 文临沧市文化和旅游局 供图责编 龚怡丹审核 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