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州永仁县 | 猛虎乡敬老院 长情孝心暖夕阳

楚雄州永仁县猛虎乡敬老院,住着11位老人,院长刘应荣和他的妻子也以此为家,负责敬老院的日常管理,服务老人的饮食起居等。刘应荣已经在这里13个年头,13年来每天与老人相伴,凡事力所能及,亲力亲为;每天想的是如何不断改善敬老院生活条件,提高老人生活质量。

(猛虎乡敬老院院长 刘应荣)

“发扬最普通农村党员的作用,好好站好这四五年的岗,尽量学习,尽量把老人的服务质量提高,让老人进得来,在得住,又安心。对老人有孝心,像对待自己家老人一样。让老人有好的评价,好的口碑。”采访中刘应荣给自己的岗位做了简单的总结。实际上,在这样事无巨细,敬老爱老的岗位上扎根,并非易事。

刘应荣生于1966年,原是猛虎乡迤帕拉村委会迤帕拉四组村民,1985年10月份到文山州麻栗坡县当兵。“在老山方向当兵,参过战,住过猫耳洞。1990年3月份退伍回乡,在雨帕拉村委会任副书记,主要是带头搞水利建设和烤烟生产,一直到2009年。之后就到猛虎乡敬老院当院长。”他自己介绍道。

敬老院曾经是土路土院子,需要烧柴火做饭,生活不便,还有安全隐患。刘应荣来之后,雷厉风行,积极与有关部门对接资金,首先要改变敬老院的基础设施,让老人的居住生活环境改善。他也有细腻的一面,刚来时,仔细观察每一个老人,发现老人缺乏集体活动,容易产生思想、心理问题。老人们性格各异,互相难于理解的话,交流、相处容易闹别扭,起纷争,并且都是因为很小的事。出现这类问题,他都是耐心地安抚情绪,帮助化解隔阂。之后组织老人在一起活动、娱乐、学习,充实生活,充实思想。逐渐地,敬老院被营造成了“大家庭”的氛围,老人生活在这里能感受到更多温暖。

(给老人叠被子的留应荣)

刘应荣是这个大家庭里的大家长,心里装着这里的每件事,喜怒哀乐与这里紧密相连。谈到现在敬老院的补助提高了,非常高兴,他说:“以前一天只有一顿有肉,现在每顿都搭配有肉。”对于老人的饮食安全和卫生,他格外在意,严格要求。疫情防控以来,应形势需求,让老人分开就餐,不再聚集用餐,扎实做好每一天防疫常态化工作,院内各处卫生整洁,食堂明厨亮灶。

他自己有一辆小面包车,时常在老人生病时派上用场,自己拉他们去医院,到了医院又帮助他们办理相关手续,病好后又自己把老人拉回来。13年来,敬老院有6位老人先后离世,他全程参与、协助亲属办理这些老人的后事,遇到丧葬费都拿不出来的贫困家庭,他会想办法帮扶补助,让老人得到安葬。”

不善言辞的老人们说起敬老院的生活,评价的词句都很朴实,但从脸上的笑意和说话的语气中都能感受到充分的好评。李平元老人评价道:“管理方式、卫生方式、生活方式都做得比较好,对老人关心、体谅,病了照顾,煮稀饭吃。夫妻俩服务得很好。”李福英老人笑盈盈地说:“党和干部关心我们。院长对我们很好。我们老人老了,卫生差点,他很体谅照顾。”

近年来,党史学习教育的氛围高潮迭起,也感染了这个小小的敬老院。刘院长自身加强学习的同时,也组织院里的工作人员学习,然后用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给老人们,比如看红色影视剧、讲党史故事、读新闻等,充实了老人的生活,让他们也了解时代思想。有的老人听力不好,眼睛不好,却很有求知欲,刘院长会找时间单独为其讲解。

(一起看电视的老人们)

刘应荣全心全意为老人服务,把自己当做老人的儿女,换位思考,发扬着“百善孝为先”的中华传统美德。他在自己的岗位上有情怀有恒心,与老人心连心,可亲可敬,用真情无私奉献,为老人们办实事,践行着一个基层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来源:永仁县融媒体中心

记者:王韵鸥 文

通讯员 王洪林 图

责编 刘榕杉

审核 邱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