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洱云”为大理州数字经济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近日,大理州数字经济发展捷报频传:作为云南省第一个理政中心——“大理理政中心”建成;在10月14日召开的第六届IDC数字化转型年度盛典上,“大理州城市大脑”项目荣获“2021年IDC未来运营领军者”优秀奖;在11月19日召开的第一届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峰会上,“大理州城市大脑”项目入选“标准化支撑政府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50强”。

目前,大理州一朵云(苍洱云)、一个数据中枢、一个理政中心、一个信创创新中心、一个超级政务APP数字底座基本成型,数字技术的发展正在不断赋能大理州行政服务、城市管理、民生保障等各大领域。作为全国首个全国资信创政务云的“苍洱云”为大理州数字经济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苍洱云”建设迫在眉睫 意义深远

走进“苍洱云”机房,可以看到无数个偌大的黑匣子,而黑匣子之外的玻璃窗上则注明着“大理旅游集团数据中心”“大理洱海保护管理局数据中心”“大理州医共体数据中心”等字样。它们只是“苍洱云”部分存储设备。




(大理州理政中心中“苍洱云”指挥大屏显示页)

数字大理建设运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琢介绍,“苍洱云”是基于PKS技术构建的信创政务云,提供统一基础设施服务,并通过持续的生态体系建设,打造信创数字产业。它是经大理州人民政府授权的由数字大理建设运营有限公司负责建设和运营的大理州自己的云计算大数据中心,服务全州的信息化建设,承载全州政务数据,赋能行业数字化转型。“苍洱云建设迫在眉睫,至关重要。”他说。

据了解,之前,大理州各级各部门政务系统和办公系统中,几乎运用的都是X86构架的Windows系统,知识产权、管理运维、系统升级等的控制权被国外掌控,容易在贸易摩擦等国际大环境中出现关键技术被国外“卡脖子”的问题。

在大理州委、州政府的努力下,大理州引进了中国长城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实现了计算机、打印机等硬件设施的国产化,更构建了PKS国产化的技术体系,但在数字管理方面,仍然欠缺安全可靠的云平台。因此,大理州委、州政府决定建设“苍洱云”,并启动数据治理工作,通过数据的归集、管理、治理,实现政务系统的数字化转型。

张琢认为,“苍洱云”的建设能够在根源上解决大理州信息化建设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问题,提供主流的、生态完善的国产化信创云服务能力,满足国家网络安全战略需求,同时提供全面可进化能力。

“苍洱云”建设为数字经济发展探索出宝贵经验

如今,投入运营的“苍洱云”能提高工程建设效能、减少群众办事成本、降低政府行政成本、带动和促进就业,提升政府治理能力,进一步助推着大理州数字产业发展。然而,作为全国率先建成的首个全国资信创政务云,从零开始的建设过程是异常艰辛的。

大理州数字办总工办主任全坤介绍,“苍洱云”的建设不同于一般的基础设施建设,在技术层面、硬件层面都有很高要求。在数据归集上云和适配的过程中,由于各部门长期使用X86构架平台,已形成固定习惯,同时,不少数据信息涉密或由省级国家级管理,导致在上云适配中阻碍较大。特别是在公安系统的数据归集工作中,由于数据较为敏感,工作组与大理州公安局反复研究,并由州公安局向云南省公安厅对接汇报,省公安厅对此高度重视,对项目建设进行了专业指导,最终创新性地提出专属资源池的部署,从而实现了全国公安系统首个PKS体系的公安专属资源池部署在“苍洱云”平台上运行。“公安专属资源池部署在‘苍洱云’平台上运营,有力证明了‘苍洱云’的安全性和技术高度。”他说。

目前,“苍洱云”已基本完成一期的建设工作,为“数字大理”各专项建设及全州数据归集工作形成了“云”支撑。未来,通过“苍洱云”中期、后期的建设,“苍洱云”还将打造大理产业云集群,实现“一云多用”,并基于政务应用与产业汇聚的经验,打通国内外数据互通节点,打造南亚、东南亚数据枢纽。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刘珈彤 文

邓斌 图

部分图片由大理州数字办提供

责编 刘榕杉

审核 邱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