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开远市文化和旅游局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好省委、省政府红河现场办公会各项安排部署,积极融入滇南中心城市一体化建设、大滇西旅游环线和昆玉红旅游文化带建设,大力实施“品牌立市”,依托国家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争创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等品牌,着力坚定文化自信,大力推动旅游发展,加大市场监管力度,真抓实干,勇于创新,推进全市文旅工作再上台阶,奋力谱写开远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新篇章。
据统计,2021年开远市累计接待国内旅游者398.428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31821.4294万元。
文旅品牌创建取得新突破 智慧旅游建设加速推进
2021年5月,开远市羊街乡获评省级旅游名镇,蘭庭精品度假酒店获评省级精品酒店,蘭庭·莲舍获评省级五星级旅游民宿,10月壹然广场文旅商业综合休闲街区认定为云南省首批旅游休闲街区,开远市文旅品牌创建实现新突破,进一步提升了城市整体形象。开远还围绕工业博物馆、泊金凤凰大酒店、赤雅楼生态文旅客栈、新江村水帘洞生态旅游开发等重点文旅项目建设,积极配合开展景区智慧化建设、景区业态植入及管理运营相关工作,丰富“健康生活目的地”旅游产品供给。
全力打造红河州首个以全域旅游概念策划设计的开远市智慧导览系统,通过手绘地图将全市主要景区景点、旅游交通、特色美食、酒店住宿、找停车场、找旅游厕所等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要素以集成化的系统方式展现,丰富旅游服务功能。持续推进“一部手机游云南”APP推广应用,完成3个A级旅游景区智能语音导览建设,上线慢直播点7处,更新宣传照片200多张,在3个A级旅游景区新增“一部手机游云南”宣传推广等各类标识28个,南洞景区实现“刷脸入园”智慧票务功能,景区名片内容基本完善,智慧旅游建设成效明显。
文化艺术繁荣发展 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喜人
2021年,开远市文化和旅游局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主题,创作编排音乐、舞蹈、曲艺、美术等作品49个。其中,曲艺《一瓢水》入选中国曲艺家协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曲艺作品展演征集活动”优秀曲艺作品、第十六届马街书会优秀曲艺节目展演、“百合花”2021云南省曲艺展演。
2021年以来,开远市新增省级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3处、国家三级文物9件(套),完成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开远南桥电厂建厂初期仓库修缮工作,开展了阿迷县立中学旧址修缮、武庙街杨云莲民居修缮、南正街105号民居迁移修缮等。此外,开远市还扎实推进开远工业博物馆建设前期工作,完成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远发电厂旧址文物一期修缮方案制定。此外,2021年开远市还新增州级非遗项目1项、州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5名。
极力打造新型城市公共文化空间 公共服务提质增效
2021年,开远市建成并投入使用红河州首个“无人值守”、全程实行智慧化管理的24小时智慧书房,上线7个月接待读者1.6万人次。加快推进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按照国家一级文化馆中型馆标准重建开远市文化馆,提升改造后的开远市图书馆荣获“云南省县级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优秀单位”。
同时,开远市创立的“七巧板”儿童阅读推广项目,开办的“全民艺术普及——百姓讲堂”等,全年开展了各类文化文艺活动170余场,推送线上文化惠民活动、展览、图书推荐等500余期,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2021年,开远市图书馆荣获“全民阅读示范基地”称号,是云南省唯一一家获此荣誉的公共图书馆。
文旅市场监管有力 精神文明建设作用凸显
开远市文旅局坚持“一手抓管理,一手抓繁荣”的方针,按照分类治理和整体推进相结合的原则从严管理、依法管理,联合公安、市场、消防、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开展“净网”“护苗”“扫黄打非”等一系列专项整治行动,全年检查文化旅游经营户621家次,收缴音像制品490册,拆除“卫星锅”492个,销毁非法出版物2700余件,受理办结旅游投诉28件,有力促进了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围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加强A级景区、宾馆酒店等文旅企业设施建设,建设了一批无障碍设施、母婴室等,设置学雷锋志愿服务站和公益广告、标识标牌1000余块,并做好文旅企业宣传引导,规范文化旅游从业人员文明经营。深入挖掘乡土文化、红色文化内涵,推出建党百年开远精品红色旅游线路、乡村游休闲旅游线路等线路10条,组建“红领巾小导游”等志愿服务队,激发青少年和干部群众爱国主义热情,弘扬开远时代精神。
2022年,开远市文化和旅游局将继续以新型工业生态宜居城市建设为目标,按照“城市即景区,旅游即生活”的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聚焦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智慧化,围绕与生态、文化、康养、体育、农业融合发展进行产业布局,不断丰富旅游新业态、延伸产业新领域,打好开远特色“健康生活目的地牌”。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孙思漫 文
开远文旅 图
责编 童文文
审核 邱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