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三千四百年”历史文化名片
犹如满天星斗般灿烂
千年建水紫陶
散发着安静典雅的气息
早在3500多年前
居住在建水燕子洞的古人类
就掌握了制陶技术
时间进入公元806年的唐元和年间
南诏国筑惠历(汉语为建水)城
自此建水陶与这座城开始交相辉映
建水制陶业
在历史上的每个时期都积极求变
有着不同种类的陶瓷出产
从建水制陶业发展脉络上看
专家学者普遍认为
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陶、清有紫陶
悠久的制陶历史
文风昌盛的人文环境
是建水陶孕育的沃土
建水陶涵盖生活陶与美术陶
后者现在被称为紫陶
是建水别具特色的陶瓷样式之一
建水紫陶始于清朝道光年间
至光绪年间逐渐成熟
是一类集刻填、书画、磨光工艺为一身的陶器
(鸥洋 摄)
建水紫陶以自身独特而鲜明的两大工艺技术
即“彩泥刻填”和“无釉磨光”
在中国制陶工艺的历程中占据着自己的一席之地
建水紫陶作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
素有“滇南琼玉”之称
有“坚如铁,明如水,润如玉,声如磬”之美誉
建水紫陶更侧重于文化的张扬
以传统中国书法绘画为主要内容的装饰
在陶器表面进行镌刻创作
即以陶代纸方显自身的艺术情操
使建水紫陶古貌淋漓、文气盎然
成为区别于其它陶器的主要特征
建水紫陶烧制技艺复杂
要经过镇浆制泥、拉坯造型、湿坯装饰
雕刻填泥、高温烧制、无釉磨光等多道制作工艺
建水紫陶品种繁多
大致分为陈设器、文房用器、茶具茶器、餐饮用器等
造型大多古朴典雅、别具一格
在陈设器中,建水紫陶有传统四大瓶型
博古瓶、直口瓶、蒜头瓶、美女瓶
紫陶质地细腻古雅
作为陈设器古意浓浓
建水紫陶文房用器种类多、装饰手法丰富
得益于民国初年文人雅士与工匠合作
当时紫陶广泛采用名家书画、断简残帖进行装饰
建水紫陶主要生产茶具
常见的有各式各样的盖碗、茶壶和茶杯
装饰图案主要有
诗词文字、图案图腾、名家字画等
建水紫陶最具代表性的餐饮用器非汽锅莫属
观赏性、实用性兼具
使用汽锅蒸煮食物
味道更加鲜美
位于建水城北的碗窑村
见证着建水陶漫漫的发展历程
从宋代开始
碗窑村就开始大规模烧制陶瓷
碗窑村有一座长132米的百年龙窑
依自然山坡而建
如今仍在使用
村后山蕴藏着大量瓷土和黄粘土
质地纯净,可就地取土制胎
为世世代代的烧窑业者提供了丰富的原料
日升月沉、斗转星移
碗窑村人固守着建水紫陶的制作与传承
他们朝出耕夕入陶,制陶是村民代代相传的家风
一方水土一方陶
在每一件建水紫陶的余温中
感受悠悠岁月的温度
古城的沧桑和人世的沉浮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田维星 文
田维星 江蕊先 红河文旅 图
田维星 海报
责编 马寅瑞
审核 邱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