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大理】李兆元:石宝山上弹唱俱佳的“情歌王子”


位于大理州剑川县沙溪镇的石龙民俗文化村,离石宝山只有不到5公里的距离,从小爱唱歌的李兆元就住在这里。

这是一个热爱艺术的村落,几乎每个人都会唱几句白族调。每到农闲时,村民们最好的休闲娱乐方式就是弹着龙头三弦,唱起剑川白曲,李兆元从小在其中耳濡目染,早早开发了自己的音乐天赋。

从四、五岁开始,只要是父母多唱过几遍的白曲童谣,李兆元都能张口就来。等到了十几岁,剑川各地流行的各种民族小调,李兆元都能唱、会唱,声音清亮、吐字清晰。久而久之,附近的村民都知道了石龙村有一个会唱歌的小伙子。

石宝山歌会初亮相

1997年对李兆元来说,是格外有意义的一年。这一年的农历七月二十七日,为期五天的石宝山歌会如约而至。

石宝山歌会是大理州剑川县一项流传久远、规模盛大的民族传统节庆活动,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全国风景名胜区石宝山举行,活动期间,各地的白族群众纷至沓来,聚集于此,弹弦对调,以歌觅偶。

歌会第一天的晚上,李兆元的几个朋友知道他歌唱得好,就强行把他拉去了歌会现场对歌。第一次参与对歌的李兆元稚嫩又生涩,对歌又是现场创作型的演唱,就算憋出了满头大汗,李兆元也只是勉强对上,完全不得章法。

但对歌会上热闹的氛围还是让李兆元极为兴奋,即使唱得不好,还是一口气唱到了凌晨六点。

“那时候我年轻气盛,会因为对歌的女歌手嘲笑了我几句,便毫不客气地对她唱了‘无情曲’。”李兆元说。石宝山歌会中,男女对歌多以情歌为主,但也有例外,如果男女之间互相看不顺眼,就会唱“无情曲”讽刺挖苦对方。现在,“无情曲”多以喜剧表演的形式展示在观众面前,用以博观众一笑。

艺术路上谋发展

石宝山歌会的第二天才是正式的对歌比赛,直到当着所有人的面登上对歌台时,李兆元才后知后觉的紧张起来。“当时我一上台就开始全身发抖,唱歌的声音也就跟着抖,根本控制不住。”李兆元无奈地说,“最后只拿了一个第三名。”

但这次大胆的尝试,让年轻英俊且嗓音洪亮的李兆元,走进了附近群众的视野,从那之后,陆续有不同的村子邀请他前去演唱。因为擅长唱情歌,还被村民们取了个外号,叫做“情歌王子”。自此,李兆元拉开了他一生艺术追求的序幕。

2000年,李兆元离开家乡,来到了省城昆明,在国家AAAA级景区云南民族村的白族表演队进行白曲弹唱表演。李兆元擅长单人弹唱,即一边弹奏白族特色的弹拨弦鸣乐器——龙头三弦,一边随着音乐演唱白族小调。龙头三弦独特的龙形琴首和李兆元极具民族特色的白语演唱,引得很多外地游客驻足停留。“虽然他们听不懂白族话,但能从他们表情上看出对我的认可。”李兆元自豪地说。

从那之后,李兆元参加了数不清的各类演出和比赛,有大型的民俗节日,如大理三月街和剑川石宝山歌会;也有大理州权威级别的演唱比赛,如《洱海歌手》等。他在其中越战越勇,斩获多个金银奖项,获奖证书在家里堆起了高高一摞。

传承路上不松懈

2004年,李兆元回到剑川县,参与了世界少数民族语文研究院(SIL)东亚部白汉双语项目,从事白语的研究和保护。2011年,他又进入了剑川阿鹏艺术团工作,期间经常下乡,以弹唱白曲辅助政策宣传、参与民歌进校园,将白曲带入群众的生活。

“白族新生代的好多小孩子从小就学普通话,连白族话都不会讲了,那不会说白族话,还怎么唱白曲呢?”李兆元感慨,“白曲是我们剑川的无价之宝,希望能够通过我个人微薄的努力,为白曲的传承出一份力。”

早些年,李兆元的办法是将优秀白曲艺术家的作品录制成VCD、DVD碟片出版,现在,随着娱乐手段的不断发展,他又将目光放到了网络平台上,注册了名为“石宝山三弦叔叔”的抖音账号,发表自己的弹唱作品。

“我们宣传要跟得上潮流,大家都听VCD、DVD的时候,我们出版碟片,大家都刷视频软件的时候,我们也要全方面布局,在抖音、快手、公众号等平台上都注册账号。”李兆元介绍,“想要让石宝山歌会和白曲代代延续,或者说想要鼓励年轻人主动来学习白曲,还得为他们提供学有所用的平台。”

如今,年仅42岁的李兆元被认定为大理州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石宝山歌会)的代表性传承人,并获得“大理州民间艺术大师”的荣誉称号,也是大理州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和剑川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协会会员,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会在保护和传承石宝山歌会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罗曼玉 文

李兆元 供图

责编 刘榕杉

审核 邱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