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巴文化遇见“青花瓷”,一起欣赏和品正文创作品

在一件青花瓷作品问世之前,一切都充满了偶然性,也正因为偶然性的存在,才成就了必然的艺术之美。

2月18日,在天青阁东巴青花文创体验馆,举办了2022年新春雅集聚暨和品正老师作品欣赏会,分享绘制东巴青花的小故事,并展览了和品正的精品力作近100件,呈现了和品正对东巴青花瓷绘的探索与思考。

走进展厅,展台上的一件件精美瓷彩作品,墙壁上悬挂的一幅幅意趣生动的瓷板画,长桌上展示的一套套各种花色的瓷彩餐具茶具,令人目不暇接,为我们呈现的是一个令人惊叹的艺术世界。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茶缸、花瓶、茶壶、茶杯、酒壶、碗碟等器物上,多以青和白之间的变幻构筑诗意般的精神境界,作品洋溢着迷人的斑驳之美和生命的气息。和品正用他的奇思妙想,营造了一个个充满情趣、令人遐思的艺术景观。

一壶四杯的经典搭配,四个杯身上的东巴青花图案分别寓意:相遇、相知、相恋、相爱,壶身上的东巴文字则寓意相守。这是相恋相守系列茶具。《柳林》以柳树为背景,柳条以粗犷的笔触勾勒,而柳树下的纳西族小伙和姑娘又以精细笔触描摹,动静结合,生机勃勃。图案简洁灵动,色调干净纯粹、浓淡相宜,寓意美好,送人收藏都是佳品。

“想要过上幸福生活,那就找个纳西族姑娘结婚,因为纳西姑娘勤劳能干,还有嫁妆。”这虽然是句打趣的话,但在从前,纳西姑娘嫁妆多却是真实的。碗、盘、碟、勺……以纳西婚俗文化传统为灵感而生的这套纳西族婚庆瓷,由56个器件构成;“出门有好路,过河遇好桥……”东巴瓷器上满是祝福语,代表着两个人从此以后的美满富足生活要一起去努力创造。

在展览区,一件件融聚了东巴文化元素的青花瓷作品,呈现出一种全新的艺术气象,给人一种清凉、宁静、纯洁而又圆满的感觉。这里陈列的青花,还有一部分是丽江的本土画家的作品,从设计到描绘再到进窑烧制均在景德镇完成,2020年、2021年在天青阁东巴青花文创体验馆的支持下,这些丽江文化人士亲赴景德镇,让世界唯一存活着的象形文字以青花的名义绽放别样的活力。

现已退休的和品正曾是东巴文化研究院研究员,是一个“东巴文、东巴画”的传承人。他说,“东巴青花瓷,既是对中国瓷器文化的弘扬,又是对东巴文化的创新,为东巴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新的载体,生动再现了传统文化的新面目和新形态,彰显古代丽江民间艺术绘画审美趣味和风格。”在和品正看来,让东巴字、东巴绘画与瓷得到了真正的结合,陶瓷变得不重要,反而是画面变得重要了,而东巴青花的瓷画具有多层次的画面感,笔触、风格、色泽都与来自景德镇的青花有很大不同,非常具有“丽江味”。谈到东巴文化和青花瓷的结合,他说:“丽江虽然有世界遗产、东巴文化,希望通过不断地尝试制作东巴青花瓷可以创新出不一样的作品。”

“因为釉下彩对描绘功底的要求极高,我的创作是在白瓷素胚器形上直接作画写字,待完成描绘再入窑进行二次烧制。2021年5月,在江西景德镇,挑选一个直径1米的素胚,花了3天时间,蘸着青色的颜料,悬着手肘在素胚上完成画东巴图腾——大鹏鸟。因为青花瓷绘的随意、多变,以线的勾勒为主,点染结合,所以要求有着高超的艺术控制力。但作品中却在烧制不到1小时瓷盘爆裂了,自己心仪的作品失败了。”和品正充满了遗憾地谈起这段经历。正因为一件青花瓷作品问世之前,一切都充满了偶然性,从而使青花拥有“未知”的魅力。

在谈到未来发展之路时,和品正表示,目前自己的作品多是工艺品,数量毕竟有限。目前天青阁东巴青花文创体验馆正尝试着与景德镇瓷厂合作,提供设计和图样,由专业的瓷厂加工生产出产品,来催生文创产品在丽江的繁荣。他希望,让东巴青花瓷器回归日常,让丽江人用上东巴青花,吃饭、喝茶、摆菜、插花。

来源 丽江日报

责编 童文文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