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2日,《云南省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新闻发布会在昆明海埂会堂召开。会议邀请了省总工会、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相关领导,向大家介绍我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情况,以及规划的主要任务,并回答记者的提问。
据悉,按照中央对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的总体思路,结合云南“十四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的新要求,今年1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我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主要举措。本次发布会是继续举行云南省“十四五”专项规划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十场。
会议上云南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孔贵华对《规划》相关内容及特点进行了简要介绍。
《规划》内容
《规划》全文共1.3万余字,分为三大部分,整体形成了一个总体目标、五大主要举措、四项保障措施的框架。
第一部分是总体要求。明确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提出到2025年,全省技能人才总量达到500万人以上,其中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155万人以上等指标。
第二部分是主要举措。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的5项重点任务,立足我省实际,提出18项具体措施,制定5个任务专栏、34项主要量化指标。一是不断加强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引领。提出产业工人党员新增不低于2万名,在产业工人中推荐表彰全国劳模不少于50名,评选表彰省劳模不少于300名,选树100名“云岭工匠”等指标。二是深入开展产业工人建功立业活动。明确以国家和省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和重大活动为主阵地,广泛深入推进“建功‘十四五’、奋进新征程”主题劳动和技能竞赛,每年省级劳动竞赛不少于10项,组织不少于50个职业(工种)的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三是全面推进产业工人素质提升。强调要健全完善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技能培训体系、强化企业技能人才培养主体地位,大力加强网络学习提升平台建设,大力提升产业工人素质。到2025年,高职在校学生人数增加28. 4万人以上,技工院校新增招生25万人以上,开展职业培训500万人次以上。四是切实推动产业工人地位提升。指出要健全完善产业工人政治权益保障制度和民主权益保障制度、产业工人经济权益保障制度、党政主导的维权服务机制,推动企业建立职工工资共决、正常增长、支付保障等机制,健全技能人才培养、考核、使用、待遇相统一的激励机制,并推进各相关领域改革。五是持续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发展壮大。提出要健全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每年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职业介绍达100万人次以上,打造云南省“数字工会”服务职工平台,有针对性开发服务项目。
第三部分是实施保障。该部分从形成合力、完善机制、先行先试、分类指导、营造氛围等方面着手,落实企业培养产业工人的主体责任,促进各方积极为产改献计出力,形成齐抓共推的局面。
《规划》特点
总体上看,《规划》既贯彻落实了中央的有关要求,又紧密结合云南的实际,具有三个方面的鲜明特色。
一是突出系统谋划。在《规划》制定过程中,始终坚持系统性思维、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在工作主线上,紧紧围绕培育一支符合云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求,覆盖广泛、梯次合理、素质专精、规模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进行谋篇布局。在任务安排上,对思想引领、建功立业、素质提升、地位提高、队伍壮大5大任务都设置了专栏,细化了指标任务,分解了项目,构建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时限明确、任务清晰、责任落实的任务体系。在实施路径上,多要素、多层次、多角度进行统合,既注重完善党委统一领导,政府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工会、行业协会充分发挥作用的工作格局;注重沟通会商、调研指导、协调推进、培训交流、评估督查各项机制的建立;也注重发挥企业主体作用,针对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所有制企业的特点进行分类指导。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规划》强化了典型引路,不断健全完善改革示范体系,集中力量打造一批可学、可推广的样板,辐射带动改革全面提升。通过一系列的“组合拳”,进一步增强了推进改革的系统性。
二是突出服务全省产业发展。紧扣我省产业强省建设的重点和需要设计改革。在产业人才供给方面,既加强高端人才的培育,紧紧围绕我省产业发展和产业布局,重点培育一批云岭工匠、劳动模范、首席技师;也注重人才的广泛性,提出高标准打造公共实训基地和产业集群公共实训基地,全面提升产业工人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创新能力。在发挥主力军作用方面,提出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团结产业工人立足岗位建功立业。在推动创新创效方面,提出鼓励产业工人在重点工程、重大科研项目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中,积极开展群众性创新活动。支持产业工人参与绿色铝硅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先进制造、新材料、“数字云南”、绿色食品等领域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力求通过这些方面的努力,为我省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保障。
三是突出促进产业工人队伍的全面发展。产业工人队伍的权益能否保障,是决定这支队伍能不能壮大,能不能发挥作用的关键。《规划》把促进产业工人队伍全面发展放在了重要位置。在政治待遇上,优先发展生产一线工人、技术能手特别是优秀青年工人入党,增加产业工人在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五一劳动奖、兴滇人才奖、道德模范等各类先进评选中的名额比例,切实推动产业工人地位提高。在做好服务上,提出打造高便利性、高亲民性、高知名度、高利用率的职工服务阵地,全面提升面向产业工人的服务水平,进一步增强产业工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健全就业指导、职业培训、就业见习、统筹城乡就业政策,不断引导农民向农民工转变,促进农民工向现代产业工人转型。在技能提升上,提出构建政府、院校、社会、企业、工人同心合力推动产业工人技能素质提升大格局,打造终身学习制度,完善服务全省数字化终身教育学习平台,大力提升产业工人素质,帮助产业工人成长成才,实现人生理想。
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改变产业工人生活
会议上,云南纺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会副主席兼纺织厂副厂长、云南省总工会兼职副主席蒋秋香在会议中结合自身成长经历,跟大家分享对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感想:
我是一名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受益者,自参加工作以来,无论是薪酬待遇,还是政治地位都得到了巨大的改变和提升。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工,2004年从农村老家来到昆明,进入云纺工作,成为了一名基层产业工人。在“名师带徒”活动中,遇到了待我如家人、传授我精湛技艺的各位师傅们,在他们的耐心教导下,我努力学习岗位操作方法、反复实践,时常利用休息时间一个人到车间机台上练习,哪怕手指被纱线划伤、双腿酸麻,也从未放弃。进厂半年,我很快从同期进厂的同事中脱颖而出,能独立操作机台。进厂两年,我就在纺织厂操作技能大赛上夺得细纱值车第二名,并在后续多次比赛中,取得集团公司细纱值车单项历史最好水平。
自2009年以来,我先后被云纺集团任命为纺织厂运转三班值班长兼党支部书记、纺织厂运转主任、纺织厂副厂长兼直属工会主席等职务。2017年当选为党的十九大代表。自2018年云南省实行产改政策以来,我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并当选为省总工会兼职副主席。荣誉的获得,政治地位的提高,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我们产业工人的亲切关怀和重视。
《规划》的实施,将为我们产业工人提供更好的平台和机会。作为新时代的产业工人,我将始终牢记“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理念,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不管力量有多微薄,都要竭尽所能做好每一项工作。
我将继续保持把学习放在第一位,无论是理论文章,还是技能知识,都要充分利用好“学习强国”“云岭先锋”等网络平台,在支部、工会开展的活动中,努力学习和锻炼。始终牢固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时时刻刻用模范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永远保持吃苦耐劳、踏实本分的优良传统。努力做好家风的传承人,传承好长辈们淳厚朴实、任劳任怨的朴实家风,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让孩子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种子深埋于心,将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幼苗植根大脑。珍惜所处的好时代、好机遇,勤于创造、勇于奋斗,努力提升自身技能做新时代的追梦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云南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做出积极贡献。
产业工人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骨干力量,是制造强国战略的有生力量,也是保障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基本力量。自2018年云南省启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以来,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部门共同的努力下,云南的改革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得到了全国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协调小组的充分肯定。今年,《云南省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十四五”规划》的发布,也必将加快推进我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实践步伐,进一步激发我省产业工人用实际行动为云南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李思达 文/图
责编 刘榕杉
审核 邱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