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身体都是个体与这个世界发生关联的必要桥梁和纽带,也是个体理解自我与世界的关系和意义的重要媒介。通过身体,人类感受自然、触摸世界、反刍自我,从而借助身体建立了关于人与世界的联络图表和知识谱系。“自我主体”的最终确定,是身体对世界的确认,诚如英国社会学家布莱恩·特纳所说:“只有当主体实际上是身体,并通过这个身体进入世界,才能实现其自我性。”对于感性敏锐、体验丰富的诗人来说,身体无疑是他把握世界、理解人生的一扇窗子和一面镜子,身体也必将在其诗歌之中频繁现身,它们携带着客体与主体在身体的镜面声反射出的精神情态,同时也蕴含着诗人对宇宙人生的某种发现。诗人帕男正是一个有着敏锐而强烈的身体感知的优秀诗人,其诗歌中的身体书写格外显在与突出,从这些精彩的身体书写中,我们能窥见到诗人内心所蕴藏的丰富情感和深刻思想。
帕男秉持的是一种万物皆有身体的生命哲学和世界认知观,他诗中描述的所有神奇的事物,几乎无一例外地有着自己的身体。在他眼里,不仅植物、动物有着可见的身体,无生命的诸多事物,无论太空、海洋、森林、大地,还是沙石尘埃云雨雪霜,只要你用心去观摩,都能发现它们的身体。他写“马和雪”:
画马 也画马料
还画马奔驰 这种气象 只有画马的人懂
马的骨子里
没有画家
这个名称
画雪 想像雪的骨头
就像乱码放的一堆枯柴
画雪的肉
好办
可参照我的女人
(《画马》)
马有身体,这在视觉认知中是能成立的。而“雪”的身体,则是诗人用通灵之眼光洞察到的。不仅马有身体,雪有身体,石头也有身体:
当我知道墙上这个豁口 当我将手指第一次伸向这个豁口
我对一堵墙里躺着的石头
总是辨不清
哪些还在活着 当看见路边的一块石头
也有一个豁口
还在流淌着
血
我断定它就是活着的
石头
(《活着的石头》)
一幅绘画也有身体:
如果脉搏 呼吸 血压 体温 血氧饱和度
都正常的话
说明它还有
基本的生命体征
(《一幅画》)
城市也有身体:“要给一个城市针灸/就怕/找不准/有的穴位/要么改换” (《残缺病》);社会也有身体:“偏瘫社会 佝偻社会 癫痫社会 痴呆症社会 精神分裂社会/都开同样的方子/游医说”(《残缺病》);诺大的世界也有自己的身体:“乱石堆满世界的腹腔/我诊断/这个世界 得的病 是/肾结石/不轻”(《东边结网西边打渔》)。赋予万物存在以身体性,一定意义上就是将客体对象人格化,进而从人类生命存在的角度去咀嚼和考量事物,发掘万物中所内蕴的精神特质与人生启迪。万物皆有身体,已然构成了帕男诗歌中身体书写的某种情绪原发点和诗意开启处,借助万物之身体写照,帕男从一个独特的层面将客观世界与现实人生共同照亮。
对外在事物的身体书写,不过是从隐喻的精神视角上对客观世界的想象与描画,此种情形下描述的身体形态,还只是停留在比喻和虚拟的层面。帕男诗歌的身体诗学,更精彩地体现在对自我身体的反复凝视、烛照与思忖,并用诗化的文字将自我身体的形态全方位呈现出来这一点上。帕男诗歌中对自我身体的艺术书写,其表现形态是多种多样的。有时候是直述“骨头”:“假借阳光的温度不算 要假借/实际上可以假借的/很多/包括我的 你的/骨头/架在一起//即便整个世界轰然坍塌/也要/待尘埃/落定”(《致明天》)。有时是以“血”来暗示身体之在场:“如果突然想起鼓声/那么 这至深的夜/会不会被击穿/流血/至死” (《伪装》) 。有时则是以“肉体”“皮囊”等词语来称述:“只给了我半条鱼的肉体 移栽到铁的肉体里 浇上盐巴 用火攻 再用水攻/最后用酒攻/这个夜/等着 就看我的了/让铁/怀上”(《让铁怀上》)。
谈到身体书写的诗学意义,我觉得,帕男诗歌中精彩纷呈的身体书写,首先为我们提供了观察和理解外在世界的某种独特视角和思维。外在客观世界是纷纭芜杂的,如果不从某种独特的角度去理解和阐释它,我们很难将其中蕴藏的某些奥义准确地揭示出来。此种情形下,要想将这个世界隐藏的玄机和奥秘侦探出来,找寻一种特定而有效的切入方式是尤为重要的。读读诗人创作的《有一天,一株稻子上突然结满我的父亲》一诗:
我的爱愈发偏执 有时候只想爱一条米虫
并奢望
那一粒米
来自石榴湾老村
奢望 这一条米虫 也只爱这一粒米 这些年 我一直在钻研
是谁收割了我的父亲
而且有去不还
打从爱上这一条米虫 就仿佛在黑夜找到我们
正在踉跄地回到
原乡
那一株
水稻上
我的父亲
就是那株水稻上的一粒稻子
最后成为米
米虫 一定是有风险地爱上了我的父亲
并且每天
只啃噬一点点
让父亲的音容
渐渐地展示出来
于是 我幻想 有一天
有一株稻子上
突然结满 我的父亲
“稻子”与人类存在着水乳相容的亲人关系,稻子在我的父辈身上留下了深刻精神印记,这些意味都被诗人以“稻子上结满了我的父亲”的奇幻想象所昭示,而这种奇幻想象是以身体为中介物所生发出来的。
帕男诗歌中的身体书写,为诗人彰显自我敏锐的身体感知和鲜明的直觉意识的彰显探索出有效的表达路径。诗人观看世界,总是习惯将外在世界想象成有身体的存在,这种观看态度,其实是诗人主观情感和情绪在对象物上的折射与渗透,是诗人以自我身体为参照物,来理解和想象世界的自然结果。在《病句》一诗的结尾,诗人写道:“乌鸦弄疼了石头/冬天弄疼了梨花/我弄疼了文字”。诗歌所述的“石头”“梨花”和“文字”之所以感觉到疼痛,是因为它们都有自己的血肉之躯,而这些事物生出“疼”的存在感受,不过是诗人借助自我身体的感知赋予给它们的结果。再如《滇中药谷论医录》其中有一节写到:“这世界会有虚脱了的那一天 或许现在就是/已经有了盗汗的临床表现/还有食欲不振/还有头昏眼花/万不能等到脉微欲绝/再集约/所有的补药/其实何用/我建议改用‘中国方案’/这世界因六淫邪毒 情志内伤 药物过敏/或中毒/只要施以针灸 耳针 艾灸/即可”,这首诗很有现实针对性,是对当下变局时代的某种形象描画,而对世界的疾病写照显然建立在身体想象的基础之上,是诗人丰富的身体体验与强烈的直觉意识投射于世界之上的结果。经过身体的形象比拟,宏大抽象的“世界”变得细腻和形象了,由此可见,这样的身体书写是凸显着不俗的艺术效果的。
帕男诗歌中的身体书写,展示了当代诗人用身体来思考的诗性智慧。美国诗人惠特曼有一首诗,名为《我歌唱带电的肉体》,我想说的是,帕男也有一具带电的肉体,诗人不仅用它来感受和触摸世界和人生,还用它来思考和追问存在的真意与生命的奥秘。帕男诗歌中充满思想睿智的句子是较多的,而这些闪耀着思想光芒的精彩诗行,很多又打着身体的烙印,是诗人用身体来思想而生成的精神硕果。以《骨头,这些小众的东西》一诗为例:
只剩下几两骨头 这些小众的
东西 连一盏酒
也难换回
鸡血石积贫积弱的本质 只有地质刀能看出一点点
要不然
那些瘀血
其实 哪有几千年长明的灯
一个人 当过火面积超过了自己的本身
那就变成了最忌讳的那个词
没有人喜欢把那个词挂在嘴上
就连死过的死人
做梦都想活过来 但就不愿意用自己的骨头敲醒别人的骨头
一个开仓的和一个守仓的老头
两个人不一定就是矛盾体
刀和肉也不是 一旦你成为华丽的肉
砌墙的人是看不到墙怎么面壁的
但不等于看不见
墙存在的过错 就像一群装睡的矮树
性感的表象
会让所有的骨头放松警惕 我们不能指望一群花岗岩都接受代孕
极个别也就可以了
打消拯救所有骨头的念头
还不如打一壶烧酒
让烧酒漫过全身 这是我们唯一还能做的 把自己泡成药酒 我说明一点 这不是以儆效尤
这首诗中富有深意的句子可谓是比比皆是,“哪有几千年长明的灯/一个人 当过火面积超过了自己的本身/那就变成了最忌讳的那个词”“一个开仓的和一个守仓的老头/两个人不一定就是矛盾体/刀和肉也不是 一旦你成为华丽的肉”“性感的表象/会让所有的骨头放松/警惕 我们不能指望一群花岗岩都接受代孕/极个别也就可以了”,这些句子都很精彩,都不乏思想的启迪,显示了诗人对生与死、自我与他者、表象与实质等相对关系的深邃思考与机智言说。
文:张德明
责编 王楚云
审核 邱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