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祥云县沙龙镇:“小炉匠”足迹踏出民族团结进步“文化路”

“巧手敲银饰,匠心传技艺”。祥云县小炉匠民族银器制作是一项传承百年的民间手工技艺,也是祥云县人民不可多得的民间传统文化瑰宝。通过多年的发展,沙龙镇小炉匠民族银器制作技艺已炉火纯青、自成风格。2006年沙龙镇石壁村金属工艺(银器制作)技艺被大理州人民政府公布为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其工艺独特,尤以珐琅、花丝镶嵌、錾刻、镂雕等传统金工工艺见长,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和美学价值。来自沙龙镇石壁村的“小炉匠”杨跃天通过传承银器制作技艺,把传统手工银器制作工艺带到了青藏高原,带进了藏族同胞的生活里,走出了一条别具匠心的民族团结进步之路。

1988年,刚满十八岁的杨跃天跟随着二十多位手工艺人到西藏昌都发展,自此把祥云县的银器文化传到了西藏。刚到西藏那年,银器还是奢侈品,杨跃天和同伴只能做铜制品,大多是锅碗瓢盆,在做铜制生活用品的时候,他们也开始尝试做藏族同胞喜爱的头饰和服饰,但在当时销量不是很大。经过几年的积累,杨跃天在当地已经小有名气。

2010年左右,昌都地区的经济开始腾飞,一直深受藏族同胞喜爱的手工银饰品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杨跃天制作的精美银饰在市场上很受欢迎,越来越多的藏银匠找上门来与杨跃天合作。面对工艺要求极高的藏银匠,杨跃天每一次制作都全力以赴,而成品也受到藏银匠的连声称赞。

杨跃天作品-酥油茶碗

杨跃天作品-腰带


随着与藏族银匠合作的不断深入,杨跃天把藏族民族技艺融入祥云的民族传统手工艺中,通过不断创新,给传统金银器手工技艺注入新的活力,其造型也由小巧、精致逐渐转为大气、豪放、粗犷。双方技艺的交流、交锋、交融,也使得银器文化得到不断推广,使得藏族同胞对祥云银器技艺有了更深的了解,让祥云走向祖国的另一个地方。

杨跃天作品-装饰

杨跃天说:“在昌都度过了半辈子,算是半个西藏人,这么多年昌都社会稳定,治安也好,和藏族同胞相处也十分融洽,交到了不少好朋友。”随着年纪增长,杨跃天的思乡之情愈加强烈,他希望祥云能建设手工艺一条街,自己能够回家乡发展,将藏族的银器文化带到祥云,进一步提升各民族在技艺文化上的交流与发展,让祥云人民也能认识藏银器,接受藏文化,促进各民族同胞的团结友爱,推动民族特色手工业蓬勃发展。

银器制作工具



通讯员 陈名旭 罗丹

祥云县沙龙镇人民政府 图

责编 代汪媛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