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有“土”(三) “陶”出匠心

建水其地,山川信美,钟灵毓秀。

陶出于土,而炼就生活。在匠人手中,它经过摔打,经过搓捏,而后,在窑火煅烧里完美涅槃,由土成器。

(陶泥)

新石器时代晚期,建水燕子洞古人类开始制陶,紫陶始于宋代,成长于元明清时期。

窑变紫金瓶

技:炼古熔今琢紫玉

紫陶采建水近郊五彩山之红、黄、青、紫、白五色陶土,经制泥、拉坯、装饰、刻坯、填泥、精修、烧制和无釉磨光等八大工序制作而成。

(五色土)

建水紫陶作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有“滇南琼玉”之美称,有“坚如铁,明如水,润如玉,声如磬”之美誉。紫陶品种繁多,可分为陈设器、文房用器、茶具茶器、餐饮用器等,造型古朴典雅、别具一格。

(龙窑)

历经数代人传承和弘扬,紫陶烧制技艺集书法、绘画、雕刻、镶嵌、烧制、磨光等工艺于一身,形成了“阴刻阳填、残贴镶嵌、无釉磨光”的艺术特色。其工艺特点主要有:镇浆制泥、手工拉坯、湿坯装饰、雕刻填泥、高温烧成、无釉磨光。

(紫陶制作过程)

省级传承人谭知凡,以身许紫陶,专注一生。时光染白了鬓发,磨砺了意志,雕刻了岁月,铸就了技艺。他推陈出新,探索出了阴刻、阳刻一次性完成的新工艺流程,提高了工效和经济效益。他与老师傅何炎华等同事进行生产工艺改革和技术创新,共同首创了紫陶作品制作上的空心刀雕刻技艺,使工作效率猛增至原来的五倍。

(建水紫陶省级传承人谭知凡展示技艺)

如今的建水紫陶,百花盛开,百家争艳,传统与创新相结合,浮雕、浮刻、气烧相结合。

(壶)

业:东风夜放花千树

作为云南省第一批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之一,建水紫陶里街区紫陶大师云集,文化展演活动丰富。

(紫陶里夜景)

来这里,赴一场视觉与味觉交融的盛宴。

(紫陶里展演)

舞台演艺、汉服巡演、古琴演奏等文化展演活动,再现国风盛宴,带给你视觉冲击。

(古筝演奏)

汽锅鸡、曲江烤鸭、狮子糕、豆面汤圆、建水豆腐、米线等特色美食丰富多元,满足你的舌尖欲望。

(汽锅宴)

瑞幸咖啡、融集馆驿茶饮、景水湾奶茶、雅莱冰咖啡、九月旅拍等业态琳琅满目,时尚而又富有小资情调。

(紫陶里表演)

习:绝知此事要躬行

拉坯是制陶的基本功,建水陶泥泥料细腻润滑,陶坯不能采取灌浆注模的方式制成器型,必须采用传统的手工拉坯。拉坯时要求心正、眼准、手稳,做到成竹在胸,眼到手到,一气呵成,妙手成器。

(紫陶制陶体验)

在建水很多地方,游客都可以参与拉坯体验,见证陶泥成形的过程。拉坯机飞速旋转的同时,湿润的陶泥在双手的抚摸下,温柔乖巧,顺从地随着双手一边旋转,一边慢慢升高、延展、合拢、弯曲,按照自己的想法拉成杯子、碟子、碗等各种造型,最后,还可画上自己喜欢的图案或写上有纪念意义的字。

(紫陶拉坯体验)

用:大雅天成道器新

建水紫陶泥料细腻,烧熟后的陶器,不会漏水,材料坚硬,经久耐用。紫陶缸不上釉,用于装水,透气性强,水不易变质,内部的气孔能对水质进行一道过滤。紫陶缸受外界环境、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水始终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温度,让缸内的水变得甘冽清凉。陶泥中本身的含铁化合物,能抑制水和空气中的细菌微生物繁衍。紫陶的坯土主要含硅、铝、铁、铜、镁、钙、钠等元素,紫陶缸中的水会对水缸内壁进行缓慢溶解,微量元素溶入水中,能够补充人体所需。

(紫陶水缸)

紫陶茶具有壶、杯、罐、缸、盒等,以紫陶存贮普洱茶透气、保温、隔光、防潮,用紫陶喝茶热传导慢,既不烫手,又保证茶的香醇。喝茶时,既可欣赏紫陶的器型和肌理、陶面的书法绘画,又能在古色古香中体味茶趣,给人以无限遐想和无穷品味。在家中案几上摆放一套紫陶茶具,更能增添居室的雅趣,主人的品味。

(紫陶茶具)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陶江 文

孙思漫 田维星 红河文旅 建水文旅 图

张楠 海报

责编 杨奥 龚怡丹

审核 邱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