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赵皖平:以科学规划助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接受了本报专访。赵皖平围绕“三农”、乡村旅游发展等提出建议,提醒业界关注乡村旅游开发中的“一窝蜂”现象以及文化内涵缺失问题。赵皖平认为,随着乡村旅游自身的发展以及疫情影响因素的叠加,乡村旅游已经到了一个转型升级的阶段,下一阶段的重点是要在科学规划、跨界融合、丰富文化内涵上多下功夫。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 受访者供图)

今年全国两会,赵皖平提出了《关于科学编制乡村规划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他认为,近年来,村庄规划逐渐受到重视,全国范围内村庄规划的编制率逐年提高,而实施效果尚未达到理想水平。

“最近我在基层调研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赵皖平说,“现在很多地方正在积极利用农村的闲置资源发展各类产业,比如利用废弃的学校打造各类基地,国家也积极支持鼓励,其积极作用是值得肯定的。但有一个现象值得引起注意,就是各地‘一窝蜂’上马。相关主管部门在这方面要有科学的规划,比如在一个县内,对某类基地的数量、布局要有规划,而且要分类指导,比如工业类、种植业类等。”

赵皖平建议,以县域为单元,全面调查摸清村域基本情况,探索建立驻乡(镇)村规划师制度,聘请规划师常驻乡镇,帮助乡镇解决规划设计编制和实施管理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科学确定村庄分类,将村庄分类细化到自然村,科学谋划规划村庄发展,加大对乡(镇)、村干部村庄规划知识的培训。

赵皖平认为,旅游和教育有很多结合点。“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将符合要求的乡村休闲旅游项目纳入科普基地和中小学学农劳动实践基地范围。旅游和教育要紧密结合,不仅是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也可以和旅游结合起来。比如,现在有些职业院校已经开设了一些与休闲农业相关的课程。”

赵皖平进一步说:“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人们会更加注重修身、修心,这给旅游和教育的结合提供了很大空间。旅游可以让人放松身心,在各种旅游场景中接受文化熏陶,这是一种精神层面的收获。所以说,旅游与教育的结合点非常多。”

赵皖平还关注到乡村旅游升级发展问题。他说:“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乡村休闲旅游提升计划。当前,乡村旅游实际上到了一个转型升级的阶段。尤其是在疫情持续影响下,乡村旅游面对的市场发生了变化,有很多挑战也有很多机遇,比如近郊游升温,对近郊的乡村旅游发展来说无疑是一个机遇。”

赵皖平还认为:“从长远来看,乡村旅游升级发展所面临的挑战是文化内涵的不足,这方面需要下点功夫。人们到乡村去休闲旅游,追求的是文化体验、修身养性。乡村旅游只有跟文化紧密结合起来才能走得更远,现在我们要打造乡村旅游3.0版、4.0版,挖掘、保护、传承农耕文化的优良因素,这是下一步的重点。”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赵皖平还提出了《关于以乡风文明助推乡村振兴的建议》,他建议,深入挖掘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价值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弘扬乡村文明风尚,引导农民参与乡村治理、文明乡风建设;保护乡土文化的物质载体,维护古镇、古村落、古民居等历史风貌,避免大拆大建,支持发展有历史文化记忆和地域民族特色的美丽乡村,做到留得住乡韵、记得住乡愁。

来源 中国旅游新闻网

责编 刘榕杉

审核 邱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