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族,是中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
主要分布在怒江福贡、贡山及兰坪一带
怒族人民淳朴善良,能歌善舞
达比亚舞就是是怒族具有代表性的舞蹈之一
因怒族最古老的弹拨乐器“达比亚”而得名
乐器“达比亚”又称“达表”“达变”
外形似琵琶、四弦
可弹奏出不同旋律的怒族传统音乐
共有12种定弦法
相传在很久以前
独居岩洞的怒族孤儿
为了消遣枯燥乏味的生活
将黄桑掏空,棕榈毛为弦
制成外型似梨的乐器“达比亚”
每当夜幕降临,他都会弹奏琴声
悠扬、清脆的“达比亚”引来了无数的小动物
也吸引来了一位美丽勤劳的怒族姑娘
两人就此结为夫妻,恩爱不已
从此怒族青年男女
以弹奏“达比亚”传达爱慕之情
以跳达比亚舞增进情感交流
怒族达比亚舞种类众多
表现的题材十分广泛
有反映怒族祖先迁徙的“找土地舞”
反映母系社会的“掰手胯舞”
反映生产生活的“洗麻舞”
表现男人生小孩传说的“生育舞”
保卫家园的“古战舞”
传达爱意的“双人达比亚舞”
以演唱为主要特色的“哦得得舞”等
达比亚舞姿态非常丰富
以舞者手持“达比亚”边弹边跳为主要特征
以左右送胯、左右转身、屈伸颤动三个要点
为达比亚舞独特风格的主要因素
比亚舞蹈上身弹奏姿态非常丰富
有左右高弹、平弹、低弹、背弹、反弹等
达比亚舞节奏均匀
大多为中速
舞时膝部随音乐节拍屈伸
屈伸要求均匀和有韧性
舞步较为规范
有两种主要风格
由动作不同与幅度大小来区分
达比亚舞是怒族先民的智慧结晶
通过对屈伸颤动基本韵律的要求
反映了怒族人民性格的稳重沉着
还反映了怒族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
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怒族达比亚舞”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如今,在怒江怒族人民聚集处,每到隆重的节日,达比亚舞仍合时宜地出现在大众眼中,而怒族达比亚舞也将继续承载着怒族人民的喜怒哀乐,不断传承发展下去。
策划 刘娅娟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何雨珍 文
怒江州文化和旅游局、怒江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走进福贡 图
责编 龚怡丹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