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中国云南彝族》——第二十三集


朋友们,在23集和24集里,我们分别来介绍彝族的文学艺术。

彝族民间文学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涉及彝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几乎占全了神话、传说、故事、歌谣、史诗、叙事长诗、抒情长诗、谚语、谜语等各大门类。

这里,我们集中介绍具有代表性的古典史诗作品。

彝族是云南少数民族中拥有古典史诗最多的民族,不仅拥有众多的气势磅礴的创世史诗,而且拥有悲壮的英雄史诗。《查姆》《梅葛》《阿细的先基》《勒俄特依》等,是古典史诗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查姆》是一部用老彝文记载的反映史前社会的古典史诗,是一部古朴凝重的彝族古代社会演进、发展的历史画卷。主要流传于楚雄州双柏县,红河州石屏、建水、元阳等县和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峨山彝族自治县等地的彝族民间。“查姆” 是彝语音译,意为万物的起源,彝族人民把叙述天地间一件事物的起源叫一个“查”,据说《查姆》共有一百二十多个“查”。而现今搜集到的只有十一个“查”, 共3500多行,分上下两部。

上部讲述天地、日月和人类起源;下部讲述农作物、棉麻绸缎、金银铜铁、医药、和纸笔书等生活物品的来源。《查姆》关于天体演化和早期人类演化的神话以及对彝族远古社会、经济、风俗等内容的记载,不但反映了彝族先民朴素的唯物观念和辩证思想,而且还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梅葛》,是流传于楚雄州姚安﹑大姚等县及其周边邻近彝区的彝族长篇古典史诗,是一部文采斑斓的古代彝族社会生活百科全书。“梅葛”是彝语的音译,“梅”意为经典,“葛”意为说、唱,梅葛就是颂经。它本是一种曲调的名称,因史诗用“梅葛调”演唱而得名。

《梅葛》全诗长5775行,共分四大部分:一是创世,包括开天辟地和人类起源;二是造物,包括修建房屋、狩猎、畜牧、农事、造工具、生产盐和蚕丝;三是婚事和恋歌,包括相配、说亲、请客、抢棚、撒种、芦笙、安家;四是丧葬,包括死亡、怀亲。  

史诗反映了彝族先民对自然、宇宙的认识,以及他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婚丧习俗等社会生活。《梅葛》没有文字记载,但被人们视为是彝家的“根谱”,每逢年节,人们都要聚在一起吟唱,以口耳相传的方式世代传承,历久不衰。

《阿细的先基》,是彝族最古时候的歌。是流传在红河州弥勒县西山一带彝族支系阿细人中的一部创世史诗,因使用“先基调”演唱而得名。有的译作《阿细颇先基》。“先基”是阿细彝语的音译,歌或歌曲的意思。“先基调”很多,常用盛行的有12种调子。表现形式上,多使用五言句式,采用提问与对答相互配合的对唱方式,以“先基调”吟唱风格展开,韵律优美,抑扬顿挫。

《阿细的先基》全诗约5500多行,包括引子;开天辟地;造太阳、月亮、星星;造山、赶山;造人;洪水漫天;房屋的来历;劳动的起源;婚嫁、年节、跳月的起源;一担清水定终生;尾声和后记等十二个部分。这部气势磅礴的古典史诗,生动、形象地反映了阿细人民从古老的原始社会到阶级社会这一漫长历史阶段的社会生活,内容朴素,形式优美,具有很高的美学意义和历史价值。

英雄祖先的礼赞:《勒俄特依》,是流传在北部方言彝区的彝族创世史诗,云南境内主要流传在迪庆州香格里拉县,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华坪、永胜等县以及怒江州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楚雄州元谋县等地彝区。“勒俄特依”系彝语的音译,“勒俄”就是古事、历史,“特依”意为经书或书,“勒俄特依”意思就是“历史传说书”。

《勒俄特依》基本上以五言诗句为主构成,异文很多,长短不一。除了口头传播外,还有不同的彝文手抄本。汉译本的《勒俄特依》全诗共2270余行,由天地演变史、开天辟地、阿俄署布、雪子十二支、呼日唤月、支格阿龙、射日射月、喊独日独月出、石尔俄特、洪水漫天地、兹的住地、合侯赛变、古侯主系和曲涅主系等十四章组成。

这是一部由创造英雄神向塑造英雄人发展的过渡型古典史诗,史诗叙述了天地万物的发生、发展和演变过程以及彝族先民迁徙的历史,在创造诸多英雄神的同时,也塑造了英雄支格阿龙的艺术形象,在古典史诗中首次完成了塑造英雄艺术典型的任务。这部史诗反映出彝族先民早期的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宇宙观,对彝族社会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

好,以上我们介绍的是彝族的文学艺术第一部分“恢弘的古典史诗”,下集我们继续介绍彝族的文学艺术,欢迎到时候收听收看。下期见!

文/图 来源于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云南彝族》

实施单位 昆明罗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音频 文旅头条新闻网

编辑 怡丹

审核 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