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 | 版纳有傣迪 文山有彝迪

彝族葫芦笙舞,2006年5月入选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男人吹奏着葫芦笙,姑娘们携手围圈,随音乐节奏踏地顿足,她们腰后坠着的串串红色绒线球和彩珠随着婆娑舞姿摆动,一颠一簸,极尽妖娆、柔美。这就是被世界著名舞蹈家戴爱莲女士誉为“东方迪斯科”的彝族葫芦笙舞,主要流传于文山州西畴县鸡街曼奄村。

曼奄村是彝族花倮人聚居的村落,花倮人口占全村人口的95.7%。花倮人的葫芦笙舞展现出古朴的民风民俗和生产劳作场面,如种棉、收棉、纺棉、织布等过程。舞蹈时,男性吹笙女性跳舞,葫芦笙一响,女性便随葫芦笙吹出的节拍律动。该舞以“S”形前后曲动的典型舞姿而独树一帜,展现了古代滇人葫芦笙舞的遗韵。

每到一年一度的传统“荞菜节”,全村男女老幼欢聚场院,在葫芦笙的伴奏下,身着盛装的女子围成圆圈翩翩起舞,通宵达旦尽情欢乐。

以前花倮人长期居住于高山之巅,与外界近乎隔绝,具备了保留原始舞蹈遗风的客观条件。但随着社会发展进步,生产生活的变化及外来文化的冲击,彝族葫芦笙舞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正逐渐减弱,表现形式日趋单一,传统舞蹈习俗的完整性面临威胁,当地部门正通过各种举措对其实施保护和抢救。

整理 缪欢

来源 文山州非遗中心

责编 谢同希

审核 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