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知道清明祭扫?而云南还有拜虎神、拜葫芦、拜祖田……

清明节
是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
在民间也有踏青出游的习俗


大家会在这一天

出门祭祖
登山临水、游览春光


那云南的少数民族是如何祭祀的呢?

都有哪些节日被用来祭祖呢?

下面云旅君就带你去看看


彝族拜虎神、拜葫芦

虎作为彝族所崇拜的对象,在彝族很多文化符号里都可以看到虎的影子。在哀牢山生活的彝族自称为“罗罗”,而“罗罗”在彝语里的意思是老虎。他们相信自己的祖先是猛虎化身,所以要在祭祀时拜虎神,祈求全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除了拜虎神之外,他们也会把葫芦作为祖先来供奉,一个葫芦代表着一代祖先,在“罗罗”的语言里,葫芦和祖先两个词汇也是完全相同的,都是“阿普”,即葫芦就是祖先。所以但凡是供奉同样图案葫芦的家庭,虽然姓氏不同,但被认为是同一祖先,禁止通婚。在当地有云:人畜清吉求葫芦,五谷丰收求土主,可以看出葫芦在他们心中的地位。


景颇族:对祖先时刻怀有敬畏之心

景颇族对祖先的崇拜和家有关,家中事宜都要请董萨祭祀家中的祖灵,求祖先保佑。例如在举行婚礼时,人们要杀猪宰鸡献给先祖,并请董萨念祭词:“请家堂先祖好好帮看新姑娘,她是我们家人了,保佑她没有伤风咳嗽,身体健康。”


在建房时都要对祖先进行祭祀,董萨在祭词里告诉建房人家:“祖先曾在这里祭过太阳,把好运气留在这里了。在这栽桩盖房,你家的子孙会昌盛,牛马兴旺。”另外,从景颇族同胞对房屋的设计可看出他们对死者的顾念。他们认为房屋是生者和死者的共同住所,因此房屋要两头开门,头为正门,房尾为后门,又称鬼门,专为鬼魂出人而设,外人绝不能由此出入。可以看出景颇族同胞心中,对祖先都怀有一种敬畏、崇敬之心,也是他们生产生活的重要精神支柱。


彝族支系他留人:粑粑垒成塔

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是彝族他留人传统的粑粑节。他留人崇尚白色,用洁白的火草、白麻编织漂亮的衣裙,用白色的他留粑粑在粑粑节祭祖。节日当天,他留人都会从四面八方风雨无阻地赶回家,各家都蒸好糯米饭,用石碓舂糯米饭,做成糯米粑粑。


粑粑从大到小,比例均匀,共有12个,垒成塔形;闰年则用13个他留粑粑垒成塔。旭日东升时,他留人一个个身着节日盛装,打扮一新,户主领着一家老小在村中集中,以村为单位,由把目(村长)带队到他留人墓地聚集,带着自家的粑粑,举行盛大的祭祖仪式。


拉祜族:肃穆庄重祭祖节

拉祜族对祖先的崇拜是原始信仰的内容之一,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三开始到十五日,是拉祜族的“祭祖节”。在祭祖节当天,他们要一一祭奠厄萨天神以及家庭中去世的人,祭祖活动肃穆庄重,具有民族的特色。


每个家庭都要在神桌一侧,临时摆一张桌子,将祭品都一堆一堆地摆起来,祭品一般有芭蕉、菠萝、桃子、石榴、姜苗花、鸡凤花等等,家里有几个人去世,祭品就摆几堆。祭祖时,一边烧纸钱一边祈求祖宗神灵光临:“祖先老人们下来吃饭,你们的儿女、子孙请你们一起过节,叫得到的,叫不到的请赶快来了。”在最后一天晚间,举行隆重的祭奠后,将祭品抬送到寨外僻静处,祭祖节方告结束。


哈尼族:守候稻田的先祖

新米节是哈尼族的传统农事节日,哈尼族坚信祖先的灵魂就在身边,守护着稻田。在新米节当天,用老米上撒一层新米蒸成的饭作为祭品,意思是新旧相接,在祖先的保佑下,才能年年有余。在祭祀时说:“先祖们!新谷献给你们,劳烦你们把庄稼看好,不要被冰雹打,不被老鼠咬,不遭山塌土压,不被水淹,不被风吹倒伏,收进粮仓不发霉,新米糠喂猪,新碎米喂鸡,祈求老谷老米接上新谷新米,永远吃不完。”哈尼族不仅在有新米时祭祀祖先,也会在插秧时,带上糯米饭、酒、红鸭蛋去祭祖田,希望祖先能保佑五谷丰登,有好收成。



云报旅游文化全媒体 马欣悦 整理

资料《生存与信仰—云南稻作文化之鬼神崇拜》

责编 赵家琦
一审 龚静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