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大理】“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一位成都人在喜洲做文创的感悟

在喜洲这座平静的小镇上,容纳了很多人的“远方”,其包容和谐的文化、远离喧嚣的静谧,给了每位远行人一个沉淀自身的安身立命之所,其中也包括成都人田飞。

第一次接触田飞,是由于“薄技在民艺共同体”。和主创人的名字相比,“薄技在”这个名字显得生僻又奇怪,直到田飞讲出“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这句话,我才明白这短短的三个字里,蕴含着田飞多年文艺工作中总结的人生感悟。

(田飞)

走进“薄技在”,四处都充斥着甲马艺术作品的身影——这是一家文创公司,或者说是一个文创项目,他们与大理喜洲的民间艺人合作,将古老的非遗技艺重新拉回到现代潮流的时间线上;整理大理古代辉煌灿烂的历史,以古拙的雕版印刷方式打造了手工纸装订书——《白国史画》;建造甲马版画艺术馆、大理民艺中心、手艺老街等陈列展览馆,供大家浏览学习。比起售卖产品本身,他们更注重对传统民间艺术的发掘和对体验可能性的打造。

(薄技在甲马艺术馆)

今天来到这里,也是为了和“薄技在”的主要发起人田飞,聊一聊他和“薄技在”之间的渊源与前行方向。

Q:您是因为什么契机来到大理定居的呢?

因为城市的污染和浮躁实在让我难以忍受,想找一个地方躲清静,当时在综合考虑了气候和生活环境等条件后,最终选择了大理市喜洲镇。

Q:请简单介绍一下您自己和“薄技在”。

来到喜洲之前,我主要从事设计、艺术、人文以及写作方面的工作,并且刚刚完成了一套城市人文系列图书——《寻城记》,花费了十年时间,寻访记录了六座不同的城市。2013年来到喜洲定居后,我也一直关注着当地的历史文化以及民风习俗,在这个过程中接触到了一些手艺项目和手艺人,了解到了甲马木刻版画和擀毡业。

(薄技在甲马艺术馆)

当时这些手艺处于一个无人问津的状态,从业者的境遇也不太乐观。深思熟虑后,我成立了“薄技在民艺共同体”这一机构,取“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之意,主要还是为梳理、研发、推广喜洲乃至大理地区的在地民间手艺。

Q:店址为何选择在喜洲呢?

我刚来喜洲的时候,当地还处于一种“藏在深闺人未识”的阶段,小饭馆、杂货店、五金店、农资用品等商店零零星星地分布在街道上,游客不多。相对大理古城、双廊等热门旅行目的地来说,喜洲是一座更接近原生态,更具有生活气息的小镇,也是我心中一直追寻的理想居住地。

喜洲周边的村民自古以来多以手艺为生,比如沙村的营造业、金圭寺的擀毡业、河矣城的竹编业、中和邑的织布业、周城的染织业等等,这种手工业氛围浓厚的环境也很适合做在地民艺研发。

(甲马版画拓印成品)

Q:“薄技在”现有的主打产品和主要体验项目有哪些?

“薄技在”主要致力于对民间手工艺的梳理和研发,所以不论是产品还是体验项目都是围绕这一主题进行的。产品方面还是重点针对那些生存状态不好,且濒临失传的老手艺,比如甲马木刻版画、羊毛毡、手工造纸等等,体验课程开展了甲马版画拓印、甲马手工本制作、甲马版画雕刻三项,羊毛毡体验、手工造纸等体验会陆续推出。

(“薄技在”羊毛毡制品)

Q:您觉得做好文创产品的要点是什么?

文创产品的研发关键还是在于它的在地性和独特性,深入挖掘地域文化特点,再结合新的创作形式进行设计包装。但好的文创产品不一定会有好的市场,很多传统手工技艺都是为当时的生产生活所服务,其材质、做工、用途都不太适合当下的生活方式,要想在短时间内改变很难,这些还是需要手艺人,以及创作者们共同持续性的努力才能有所发展。

(“薄技在”文创笔记本)

Q:最近有没有开发新产品的计划?

我们一直在做新产品的研发,最近编撰了一部甲马木刻版画精品集,从几百幅甲马木刻版画作品中挑选出来100张版画,采用大理手工纸,以纯手工方式拓印、装订成册,分为开国、耕渔、营造、民家、习俗、志怪等六大章节,取名为《白国史画》,这是一部介绍地域文化的版画手工图集。

(甲马版画精选集《白国史画》)

Q:新产品(或现有产品)如何在兼顾时尚性的同时进行文化植入呢?

其实“薄技在”一直都是在尝试传统文化与当下审美的结合。我们近期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与大理喜洲古镇开发公司合作,建造了甲马版画艺术馆、大理民艺中心、手艺老街等展陈项目,馆内集中展示了甲马、陶艺、布艺、金工、营造、纸扎、造纸、玩具、泥塑、瓦猫、面塑等二十多项传统手工技艺,而且所有展陈方式都是采用当代装置艺术的表现手法进行策展布展,以探索尝试传统手艺和当下艺术形式结合的可能性。

(“薄技在”文创T恤)

(“薄技在”羊毛毡收纳袋)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罗曼玉 文

田飞 供图

责编 杨    奥

审核 邱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