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丨窑上陶 陶中陶

窑上制陶技艺,2005年被文山州人民政府列为州级非遗保护项目。

(窑上村跨越三个世纪的大龙窑)

砚山县江那镇窑上村是文山州陶器的知名产地,制陶历史近200年。据《砚山县志》记载:“清光绪年间,江老宏、朱天鉴从临安府(建水)迁到砚山定居,发现这里的泥土(粘性土质,当地称为酸白泥,是烧制砖、瓦、陶器的上好泥土)适合制作陶器,便开设土陶作坊制作土陶……”

窑上制陶技艺发起至今从未间断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窑上制陶的顶峰时期,窑上村成立了陶器社,全村近千人入社,16条龙窑满负荷运行。“十股龙窑九冒烟,正月烧到腊月间”说的正是窑上村热火朝天、车水马龙的生产、销售场景。

(镇宅辟邪的红陶瓦猫)

窑上陶器分土陶、彩陶和彩釉三种,涉及生产生活、工艺摆件和丧葬祭祀用品三大类上百个品种。传统土陶古朴粗犷、笨拙粗糙、但经久耐用价格实惠。

新兴彩陶、彩釉细腻精致、器型优美、线条流畅、光泽度好,价格稍高。它们的制作技艺更为复杂繁琐,如阴雕、阳雕、镂雕、填泥、刻字、绘画、调釉、上釉等,需要具备一定的艺术功底。

(传承人刘绍慧的彩陶展柜一角)

窑上村的陶器工艺成熟、品种多样,兼具实用性、多样性、观赏性,在文山州有较大知名度,产品畅销全州八县市及越南、缅甸等东南亚国家。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缪欢 整理

来源 文山州非遗中心

责编 马寅瑞

审核 邱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