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一县市·鹤庆】“非遗之花”绽放传承新魅力

当小锤的敲击声响起,被称作“银都水乡”的鹤庆在晨光中苏醒,非遗传承人们忙碌的一天,再次拉开序幕。

在鹤庆,非物质文化遗产始终不曾远离人们的生活,在吃、穿、用等多方面都可见其身影,形成了以鹤庆银饰锻制技艺最为闪耀,鹤庆白族服饰(鹤庆甸南白族刺绣)、鹤庆白族手工白棉纸等非遗项目众星拱月的传承现状,书写了鹤庆非遗的独特篇章。

(王泽航 摄)

薪火相传 传承人才不断代

鹤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丰富,传承人才百花齐放,截至2022年4月,共有各类非遗项目26项,代表性传承人242人。其中国家级项目1项即“银饰锻制技艺”,国家级传承人2人;省级项目4项,省级传承人10人;州级项目9项,州级传承人18人;县级项目12项,县级传承人212人。

国家级项目“银饰锻制技艺”尤为突出,目前共有从事银器加工1500多户,直接从业人员9000多人,鹤庆的银器名扬四海,吸引了无数锻造工艺爱好者前来了解和学习。

(寸煜坚 供图)

1993年生的王志材,是鹤庆银器锻制技艺的传承人,虽不满30岁,但已和父亲一同带出了500多个学生。这些学生多来源于清华美院、中国美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四川美院、云南艺术学院等专业院校的金属工艺系,他们千里迢迢来到鹤庆,只为和王志材学习名为“木纹金”的金属锻造技艺。

(王志材 供图)

而身为“00后”的施达,则靠着自己的热爱与努力,在鹤庆白族服饰的刺绣技艺上绽放出了独属于自己的风采。施达从小受奶奶的影响,对精美鲜艳的刺绣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开始自学刺绣。但身为男生,整天与绣花针为伍,让施达遭受了很多否定和嘲讽,但施达用事实打败了这些声音:他参加不同的培训班,并拜省级鹤庆白族服饰传承人杨文焕为师,还登上了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如今还未毕业的施达,在学校中成立了剪纸刺绣协会,不分年龄,不分男女,给爱好刺绣的“学生”们教授剪纸和刺绣技巧。

(鹤庆县文化馆 供图)

持续焕新 渠道产品再突破

被称作“中国银都”的新华村,每年都要消耗约500吨银、2吨黄金,这些银和黄金在小锤的敲击之下变成一件件精美的银器,销往全国乃至世界。如此巨大的销量,得益于消费者对鹤庆银器的肯定,以及银器制造者对非遗变现道路的不断探索与更新。在互联网时代,鹤庆银器的线上销售额在总销售额中的占比也越来越高。

(王志材 供图)

银器锻制技艺的传承人们,也在不断寻求突破自身技艺水平的极限。在做坏了7把壶后,王志材终于制作出了一把让自己满意的“木纹金”壶。银饰锻制技艺中的“木纹金”,又被称作“叠金”,需要将铜、银、红铜等多种金属片叠加锻打后,用钢凿或钻头在表面切割出木纹状花样,最后用铁锤捶打出所需的锻造形状。而这次打造的这一把名为《雀》的“木纹金”壶,采用纯银、四分之一银、赤铜、黑味铜、紫铜等5种金属,叠合20余层后,高温锻打粘合为叠金板材后,再依靠高超的锻打技巧一体成型,全壶没有任何一个焊接点,壶身呈流畅灵动的雀鸟状,壶上的“山水木纹”层次丰富,金属光泽活泼流动,具备很高的审美价值。

(王志材 供图)

而身为云南省省级传承人的杨文焕,运用自己多年研究鹤庆白族服饰制作技巧的经验,复原出了甸南新娘装上最为繁复美丽的“云肩”。这块“云肩”由两层荷花瓣状的绣片围成圈,固定在一个圆形波浪边的绣花衣领上,每一片花瓣上都绣满了寓意吉祥美好的图案,再以桂花辫纹样镶边,针脚精致细腻。将这样一件云肩穿上身,更显得甸南的白族新娘雍容华贵,庄重大方。

(杨文焕 供图)

目前,和杨文焕下订单购买甸南新娘装的多为本地准备结婚的新人,也有外地收藏家慕名而来,但因甸南新娘装为纯手工制作,其服饰上的刺绣较多,耗时约需1-3个月,故而难以批量大规模生产,成为小众化的需求品。

(杨文焕 供图)

非遗+旅游 文旅融合新篇章

鹤庆新华村制作银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世代相传,延续至今,因其天然的手工艺历史文化积淀,2019年9月,鹤庆着力打造的新华银器小镇被云南省人民政府评为“云南省特色小镇”,成为“非遗+旅游”的代表性项目。

在新华银器小镇中,游客可参观非遗中心,了解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鹤庆银饰锻制技艺,打卡“中国第一银匠村”银牌坊,实地感受手工银器加工制作流程;在非遗一条街上,还能近距离观看或体验鹤庆酿酒、手工造纸、刺绣、瓦猫等非遗项目的制作过程,感受鹤庆非遗的独特魅力。

(寸煜坚 供图)

假期的某个清晨,一群来自广州的小朋友踏入银器小镇,来到寸银匠金工工艺传习馆,开启了他们为期两天的银器锻造体验之旅。“小朋友们在这里能够参观寸银匠金工工艺传习馆的各个工作室,了解一件银器从原料到成品所需的过程,我父亲会亲自为小朋友们介绍鹤庆银饰锻制技艺在新华村的发展历史,分享他三十多年的锻造经历。”寸银匠金工工艺传习馆的负责人寸煜坚介绍,“接下来,他们还能自己体验整个银器锻造过程,从作品的构思‘打银’图纸的设计开始,到捶揲器形、反复淬火、敲打修形,再到绘制錾刻图案和在银器上錾刻,直到作品成型。”

(寸煜坚 供图)

由李钢经营的鹤庆白族手工白棉纸传承体验中心,也承担着为游客讲解介绍手工白棉纸的制作历史和制作流程的职责,并提供手工白棉纸制作过程中捞纸和贴纸两个步骤的体验项目。而李钢还独具匠心地找来了一些枝叶形态优美的植物提供给游客,让他们可以在捞纸的过程中放入纸张,等贴纸晾干之后,就能形成一幅天然的画作。

(李钢 供图)

“白棉纸很柔软,摸着绵绵的,纸的纹路机理很突出,放入植物后能清晰看出植物纤维,有立体感。不像A4纸厚实。”李钢说,“来体验的人都很喜欢,觉得很新奇,亲手做出来的纸也会带来很大的成就感。”

(李钢 供图)

“百花齐放春满园”,鹤庆的“非遗之花”在鹤庆文旅局系统性措施保护,以及各级传承人的不懈努力下,与文化和旅游融合性发展,不断催生新创意、迸发新活力,在大理这片高原沃土上尽情绽放。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罗曼玉 文

责编 王楚云

审核 邱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