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 | “谷神”,谢谢你

壮族尝新节,2020年被列为文山州第五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每年农历八月至九月稻谷初熟时,壮族群众择吉日到田间割下稻穗做成新米,接“谷神”祭“谷神”,与亲友共尝新米,庆贺新的一年粮食丰收。

壮族村寨多依山傍水,几十户、几百户聚族而居,以“无水不足、无山不稳、无树不安、无田不居、宁居山坡、不占良田”为选址准则。因此,壮族居住的大部分地区土地肥沃,以种植水稻生存繁衍,有着悠久的稻耕传统文化。他们崇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模式,敬爱大自然中的山、水、树,感恩大自然给予的生存馈赠,每年都举行各种祭祀活动,尝新节由此衍生而来。

稻谷的成长、丰收离不开“谷神”的护佑,于是接“谷神”是“尝新节”的第一步。村中最漂亮最健康的少女或少妇,在尝新节那天,沐浴更衣梳洗打扮后跟随“乜满”去接“谷神”。来到田间,“乜满”洒下灶灰和谷糠为稻田添肥,烧纸点香向“谷神”祈求,保佑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一系列仪式后,到稻田里采摘金黄饱满的谷穗代表“谷神”,并将“谷神”请到村中或家里虔诚祭拜。

回到村中,把刚刚收割的新穗取三五穗挂在神龛左右,意为“谷神”之位,供猪头、公鸡等献祭。祭祀谷神结束后,进行尝新仪式。为了感谢狗带来谷种的功劳,先喂狗,其次感谢耕田耙地的水牛。最后才到人尝新,当天的那一籈新米饭除了大米,还有毛豆、芋头、山楂、板栗等这个季节成熟的食物,代表了一年辛劳、万物丰收的美好寓意。

壮族尝新节流传区域甚广,只是规模大小、程序繁简有所不一,绝大多数以家庭、家族过尝新节,部分以村寨集体过尝新节。其中以文山州砚山县江那镇脚侧竜、八嘎乡三星等村寨较为隆重,即保留了原始传统程序又融入新的游戏玩法,是砚山县境内壮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


整理 缪欢

来源 文山州非遗中心

编辑 谢同希

审核 华芳